一路探访“引黄济青”
引黄济青是解决青岛供水问题的关键工程。1984年9月24日,《青岛日报》刊登了引黄济青工程批准上马的新闻,1986年2月19日刊发该工程完成地质勘探的消息,同年4月16日刊发项目开工的新闻,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党政军民齐动员,办好全市的大喜事》。之后的一个多月里,又进行了集中报道,先后刊发消息、通讯、评论等报道12篇,图片十余幅。此后至1989年11月25日工程正式完工通水,报道一直没有间断。
1989年5月8日至5月24日,青岛日报编辑部派出3名记者组成采访团探访建设中的“引黄济青”工程。采访团翻山越岭,朝起暮宿,一路采访一路发稿,每天一篇,记录了引黄济青沿线干部群众的奋斗和艰辛。前后共刊发《打渔张:青岛活力的源头》《夜宿侯镇》《半路遇劫入丹河》等报道近二十篇,共计两万余字。
“沿黄行”走过3万里
1996年6月18日至9月初,青岛日报编辑部派出4名记者“沿黄行”:乘车从黄河入海口——山东省东营市沿黄而上,直至青藏高原的黄河源头进行采访,为期3个月,途经8个省、自治区的70多个城市和众多乡村,行程15000公里,前后发稿一百多篇,报道了黄河沿岸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其间,在走到甘肃兰州郊区时,采访团还以青岛日报社的名义向一所小学捐赠两万元。
精彩“齐鲁行”
1996年3月26日至5月1日,青岛日报编辑部派出3名记者乘车对山东省16地市进行采访报道,时称“齐鲁行”。一个多月里,采访团行程5000多公里,采访期间每天发稿,详细介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风土人情。采访结束后,又连续刊发《山东迎来大开放》等5篇长篇综述。“齐鲁行”大型采访活动在青岛乃至全省引起了较大反响。
走进贫困山区
1994年3月,青岛日报编辑部组织5名青年记者深入郊区贫困地区采访,先后发回《焦灼的渴望》《共和国没有忘记》《脱贫从教育开始》《走出贫困的荒野》《穷山沟里的带头人》《希望不再遥远》等6篇长篇报道,共有三万余字,对贫困地区的现状、造成贫困的原因及如何走出贫困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报道对唤起社会各界更大程度上关注和支援贫困地区,帮助尽快脱贫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组报道荣获山东省首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关注“环渤海经济圈”
1997年10月28日至12月15日,青岛日报派出3名记者组成采访团,到环渤海经济圈各城市进行采访,前后历时近两个月,行程5000多公里,实地采访了大连、沈阳、秦皇岛、唐山、天津、北京、济南等14个城市,共发文字稿25篇,近十万字,发照片共3组三十多幅,报道了环渤海经济圈各城市的改革开放经验和做法。大型采访活动结束时发表了1.3万字的结语式述评《直面第三次浪潮》。
其间,采访团还在北京召开了有于光远、张海峰等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及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计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和青岛市政府、青岛日报社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出席的座谈会,共同研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之道。
走进“长三角”
1998年3月24日至5月24日,由青岛日报3名记者组成的采访团,赴长江三角洲地区采访。两个月时间里共采访了江、浙、沪三省市的18个城市。除采访期间发回大量报道外,采访结束后又发表上、中、下三篇长篇综述《南潮涌动春无限——来自长江三角洲的采访报告》,全方位呈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和成功经验。
“大连沈阳天津三市采访纪行”
2011年4月上旬,青岛市党政考察团先后到大连、沈阳、天津考察。随后,青岛日报编辑部专门派出采访组前往这三个城市,围绕城市规划、园区建设、现代服务业、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以记者的视角,深入挖掘三个城市的发展亮点和经验做法。报道刊发在“对比先进找差距 立足优势快发展”专栏。这组大型系列报道累计发稿10篇,并配发10篇评论,在岛城各界引发良好反响。
“蓝色经济半岛行”
2011年10月,青岛日报聚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题材,派出记者组,深入山东半岛七市采访,历时一个多月,行程6000公里,刊发了21篇有分析、有见地的稿件。在每一个城市,记者与当地党委、政府部门负责人对话,深入了解在国家战略之下、基于自身的特色禀赋,每个城市各具特色的路径选择;与企业家交流,看他们如何把握这难逢的机遇,怎样机敏地掘金海洋;与学者座谈,透过他们的真知灼见,重新发现海洋、重新认识海洋。这组在山东蓝色经济区城市党报中率先全景式展示蓝色经济发展的深度报道,在齐鲁新闻界引起较大反响,获得广泛好评。
“甬杭苏宁四市行”
2012年春天,青岛市党政考察团先后到长三角经济发展重镇宁波、杭州、苏州和南京取经。四个城市开阔的战略思路、高端的城市发展目标、大气的城市建设规划及蓬勃的经济能量,不仅让考察团成员印象深刻,更激发了整个城市“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危机意识。随后,青岛日报编辑部专门派出采访团,对四城进行了深入采访,并从4月23日起连续在头版刊发了“四月江南处处春——本报赴甬杭苏宁采访纪行”系列报道。大体量的现场采访、借鉴意义的观察、极富深度的思索,立体展现了长江流域重点城市发展的样貌。报道刊发后,不仅在青岛区市、机关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为其寻标、对标、达标、夺标乃至创标提供逻辑思路,更成为许多普通读者的坊间话题。
“追寻红军足迹 重温红色记忆”大型采访活动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9月1日,青岛日报编辑部发起“追寻红军足迹 重温红色记忆”大型接力采访活动,派出多名记者重走当年红军主力长征路线,重点选择其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或事件发生地采访。从9月1日至10月22日,记者的足迹涉及江西、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宁夏8个省区,行程超过10000公里。其间,《青岛日报》刊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推出专版十余个。
“学深圳赶深圳”系列报道
2019年3月,青岛提出“学深圳、赶深圳”。青岛日报编辑部闻风而动,率先而为,组织骨干记者组成全媒体联合报道组赶赴深圳采访,推出“学深圳赶深圳——开放、现代、活力、时尚视野中的深圳”系列报道,通过记者敏锐的观察、犀利的笔触、独到的见解,为青岛“学深圳、赶深圳”打开一扇窗。系列报道一经推出,便得到各方好评,有力助推了“学深圳、赶深圳”活动的开展。编辑部将系列报道结集成册,成为青岛领导干部“学深圳、赶深圳”的重要材料。
此后,青岛日报编辑部派出记者接续赴深圳驻站采访,并定期推出专刊,宣传报道深圳推进改革开放的好经验好做法。
“风从海上来”系列报道
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青岛市派出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通过现代服务业这个窗口,透视上海改革发展全貌,体悟开放真谛,向上海学习取经。青岛日报派出记者常驻上海,推出“风从海上来——青岛专业实训干部在上海”系列报道,透过记者零距离的记录、观察、思考,传递“青岛之问”的“上海答案”。系列报道在上海、青岛两地得到各方广泛好评。
自第一批驻沪实训起,编辑部定期推出专刊,并为两地相关交流会议提供会刊,传递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做法、新进展、新成就,为青岛发展提供新的思维支点。
“这些年,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过的地方”大型全媒体主题报道
2022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四周年,青岛日报编辑部于2月份策划推出了“这些年,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过的地方”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历时一个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对临沂、济宁、菏泽、威海、烟台、济南、东营、青岛八市实地采访,再现总书记考察时的生动场景和感人细节。此次报道策划精良、采写扎实、编辑精美,为地方党媒在全媒体语境下主动出击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作出了积极探索。在3月1日至11日期间,大型全媒体主题报道累计推出整版20个、报道25篇。
赴福州广州成都采访历史城区保护利用经验
历史城区是青岛的宝贵财富,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是城市管理者一直思考的问题。2024年1月,青岛日报编辑部派出三路记者分别前往福州、广州、成都采访,了解三地经验做法,从1月8日起陆续刊发稿件。围绕福州构建起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格局,推出《活化新生,千年古厝从时光中走来》;聚焦广州在历史城区保护利用中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推出《广州老街区:如何成功导入新业态》;聚焦成都将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有机结合创造与社会发展极为契合的城市公共产品,推出《五问成都:老城更新如何始终踏准时代脉搏》。系列报道推出后,引发社会关注,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专门召开座谈会,邀请记者介绍各地经验,广州等地宣传、住建等部门也对青岛日报报道给予高度评价。
赴巴黎采访报道奥运会
2024年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青岛日报派出记者赴法国巴黎采访,在报端推出《逐梦巴黎奥运》特刊,通过深度报道、记者手记、视频等全媒体报道形式,记录我国体育健儿尤其是山东、青岛健儿的精彩瞬间。前线记者与后方紧密合作,采制推出全媒体新闻产品百余条,完成了一次跨国、跨时差的融媒体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