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12:琴岛
◆高伟
太平路33号,我永远的精神地址

  我赶上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次招考公务员。我考上了。

  那是1982年,我高考落榜,就参加了这样的公务员考试。我考上了,去了市南税务局工作。那年我18岁。第二年就参加了电视大学的学习。学习很繁忙,半脱产,业余时间全得用上。我22岁毕业了,当天,我就拿起笔来写诗。虽然那时诗是什么,人生是什么,爱情是什么,我一窍不通。我还是写这些我不懂的事物,因为我喜欢诗。为什么喜欢诗?我也不懂,我想我的灵魂天生是一颗语言的种子,在语言中我最爱的就是诗。毕业了,业余时间全是我的了,可以读诗写诗了。我写的第一首诗就是《致友人》。

  那时,我的单位在湖南路上,青岛日报社是太平路33号,两个单位仅隔了一条街。20世纪80年代,青岛日报社还是一个小楼,在栈桥边,白色的楼体,楼体不高,红的瓦像个小红帽。对我来说,青岛日报社是极其神圣的地址,每一回走过它,我都会想起张爱玲在《金锁记》里的一句话:“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琳琅,满山遍野都是今天。”这话是张爱玲说给胡兰成的,说这话的时候他俩正相爱着。不知怎的,这句话成为我心中青岛日报社的隐喻,每一回走近它,走过它,它散发出来的金沙金粉的光芒总会打在我的脸上。我最喜欢《青岛日报》的副刊,日报每天四个版,每周一个副刊版面。副刊上面发的文章和诗歌,它们太棒了。平时显得挺平凡的文字变成了铅字印制在报纸上,每个字都变得尊贵,有思想,沉甸甸的,金灿灿的。那时,我的人生理想就是让自己的文字在《青岛日报》上变成铅字。

  我把《致友人》手抄在白纸绿格的稿纸上,放在单位的信封里。青岛日报社近在咫尺,我也没敢送过去。我买回邮票,认真地贴在信封的右角上,去了邮局把它投寄出去。这样做才对得起我心中《青岛日报》的圣洁。然后,我就忘了这件事。打死我我也没有胆量认为自己的第一首小破诗就能变成铅字!

  一个月后,我在单位里接到了一封来自青岛日报社的信。信封在我手里时,我都惊吓得不敢打开它来。是一个叫李洁的编辑写给我的,她让我去青岛日报社“一晤”。第二天一早,我就去了青岛日报社,李洁老师原来是个男的,瘦,白,特别年轻。李洁也没有想到“高伟”在他眼里由一个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小姑娘。我后来知道,李洁觉得我那首诗不错,想发表,但就怕这首诗是抄来的,他想见一下作者,聊一聊,就能看出是不是抄袭的文字。

  有一天,我和我的同事董文波约好了早晨起来去海边逛逛。那天,我们聊三毛,三毛的小说把我和董文波震得一愣一愣的。我们聊着聊着走到了栈桥边一个报摊前。摊开的《青岛日报》上有一首诗,竟然是《致友人》,我拿手把眼睛擦了一下,怕这是我出现的幻觉。再一看,确实是我的那首小诗,我的名字要人命地印制在上面呐。我发表诗歌了!我狂喜。董文波用艳羡的目光看着我,我永远也忘不了这种目光。那一天是1986年11月11日。

  那一天,我把这张报纸一直攥在手里,晚上睡觉时把它放在枕边,醒来了几次,看看它还在,才觉得这不是梦。

  然后,我就在《青岛日报》开始发起了稿子。须知,当时在《青岛日报》发一篇稿子不是一件小事,全市那么多热爱写作的人,一周只有一个文艺副刊版面,而且,那时所有热爱文学的人都想在《青岛日报》副刊上发表作品,在这里发几篇作品,就会被几乎所有的热爱文学的人知道,太不可思议了。

  1988年,国内影响力最大的《诗歌报》公开发出征稿启事,主办首届探索诗大奖赛和爱情诗大奖赛。在我的印象中,这是全国诗歌大奖赛的先河举措。李洁给我打电话,让我参与。我参与了,而且得了三等奖。当时的获奖消息刊登在1988年7月9日的《青岛日报》上,这个事情在我们这个城市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我得到的鼓励是无与伦比的,我爱诗歌,诗歌以它的温暖回报我。文字鼓励我成长,大过世间的一切。

  1990年,青岛日报社举办北九水笔会,我有幸参与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文学笔会,和一众这个城市优秀的文友共同游历美丽的北九水,还有山水中的沟通与畅谈,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写了随笔《山魂》,发表在1990年8月28日的《青岛日报》上。这是我人生的第一篇变成铅字的随笔。这篇随笔的责任编辑是徐昆源。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徐昆源与我几年后竟然成为前后桌的同事。

  1991年,我从税务局调到《青岛晚报》副刊部,成为一名光荣的副刊编辑,副刊部主任就是李洁。

  从此,我一手写诗歌,一手写随笔,诗歌和随笔集陆续出了20本。直到今天,每一天,我都读诗,写字。人呵,其实最大的幸运,就是一生干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在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我就是有了这样无上幸运的极少数人之一。我说过,如果有来世,上苍再许我当一个书生,我就来;不许我当书生,我就不来了。

  我的人生有两次极端重要的决定:一次就是我从事报业工作,每天看栈桥和大海;一次就是前几年把房子调至老市区,可以看栈桥和大海。太平路33号,我永远的精神地址,我一扭头就能看到它。大海,我爱它爱得生疼,如果我说我爱青岛的大海第二名,那么谁也别争第一。

  从此,我和这个城市最有智慧和最有趣的人成为同事。和这些有能力的人在一起,我,从来不敢懈怠,我必须成长。这些当年的领导、老师和同事,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很好的朋友。这是个优异的集体,我一想起来就温暖,心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青报聚焦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国内·专题
   第06版:关注·专题
   第07版:城事·专题
   第08版:学习思考
   第09版:青报影像
   第10版:专版
   第11版:城市艺术
   第12版:琴岛
   第A01版:特刊
   第A02版:特刊
   第A03版:特刊
   第A04版:特刊
   第A06版:特刊
   第A07版:特刊
   第A08版:特刊
   第A09版:特刊
   第A10版:特刊
   第A11版:特刊
   第A12版:特刊
   第A13版:特刊
   第A14版:特刊
   第A15版:特刊
   第A16版:特刊
   第A17版:特刊
   第A18版:特刊
   第A20版:特刊
   第A21版:特刊
   第A22版:特刊
   第A23版:特刊
   第A24版:特刊
   第B01版:特刊
   第B02版:特刊
   第B03版:特刊
   第B04版:特刊
   第B05版:特刊
   第B06版:特刊
   第B07版:特刊
   第B08版:特刊
   第B09版:特刊
   第B10版:特刊
   第B11版:特刊
   第B12版:特刊
   第B13版:特刊
   第B14版:特刊
   第B15版:特刊
   第B16版:特刊
   第B17版:特刊
   第B18版:特刊
   第B19版:特刊
   第B20版:特刊
   第C01版:特刊
   第C02版:特刊
   第C03版:特刊
   第C04版:特刊
   第C05版:特刊
   第C06版:特刊
   第C08版:特刊
   第C09版:特刊
   第C10版:特刊
   第C11版:特刊
   第C12版:特刊
   第C13版:特刊
   第C14版:特刊
   第C15版:特刊
   第C16版:特刊
   第C17版:特刊
   第C18版:特刊
   第C19版:特刊
   第C20版:特刊
   第D01版:特刊
   第D02版:特刊
   第D03版:特刊
   第D04版:特刊
   第D05版:特刊
   第D06版:特刊
   第D08版:特刊
   第D09版:特刊
   第D10版:特刊
   第D11版:特刊
   第D12版:特刊
   第E01版:特刊
   第E02版:特刊
   第E03版:特刊
   第E04版:特刊
   第E06版:特刊
   第E08版:特刊
   第F01版:特刊
   第F02版:特刊
   第F03版:特刊
   第F04版:特刊
   第F05版:特刊
   第F06版:特刊
   第F07版:特刊
   第F08版:特刊
   第F09版:特刊
   第F10版:特刊
   第F11版:特刊
   第F12版:特刊
   第F13版:特刊
   第F14版:特刊
   第F15版:特刊
   第F16版:特刊
我与日报的情缘
云深不知处
往返于生活与文学的堡垒
难以割舍的情感
太平路33号,我永远的精神地址
青岛日报琴岛12太平路33号,我永远的精神地址 2024-12-10 2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