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报教育在线 鲍征
“妈妈呢?”“妈妈上班去了,咱们去骑小车子。”……今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崂山金融区实验幼儿园)迎来了第一批幼儿。虽然刚入园,这些小家伙却少有哭鼻子的,他们排成一支支小队伍紧紧跟在老师的后面。
让幼儿在短时间内适应学校,得益于藏在细节里的教育功底。关于未来,园长杜鹃想带领全体教师为孩子们打造一个“自然成长”的乐园。
藏在细节里的智慧
开学是幼儿园新学期工作的重头戏,在做好安全工作前提下,解决幼儿的入园适应问题是个极大的挑战。杜鹃和二十余位教职工做好了“手忙脚乱”的心理准备。
做核酸检测,有人玩高兴了不听指挥;午餐时间,有人闹情绪不吃饭……面对频发的状况怎么办?每天放学后,杜鹃带领全体教职工开展教学反思。细节之中彰显教育智慧,杜鹃是中小学高级教师、“青岛名师”,历任青岛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园长、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科研督导处副主任,曾任市南区责任督学、市南区人大代表,拥有28年教育经验。教学反思会上,她会把自己的教育经验分享给教师们。
“小朋友中午吃了多少饭,要精细到‘几口’,跟家长交流。”“中午吃完饭,给孩子们讲讲故事,小家伙就自然而然聚到老师身边。”“小孩子不吃饭,不能放任不管,刚开学保育员分饭要少量多次,观察孩子们吃饭时的反应……”每次教学反思,老师们方法共享,在幼儿管理或教室环境设置细节上立即做出改善。几天下来,幼儿园变得井然有序,老师们也收获了家长的信任。
打造自然成长的乐园
青岛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规划设置15个班,每个年级5个班,今年学校迎来首年6个班的幼儿。幼儿园坚持“尚自然,展个性”的办园理念,倡导“用爱启迪智慧,用情传递快乐,用心成就儿童”的办园宗旨。
“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个小机器人。”杜鹃认为,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要跨越教育“围墙”,突破教室的局限,充分利用园内外的资源,让他们在自然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青岛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开设多种特色“悦享”课程,除了70%省市要求课程,还有绘本阅读、自然拓展、社会实践、混龄课程。
幼儿园占地面积有8638.50平方米,一楼的走廊宽8米,是幼儿园的隐形操场,也是开展混龄教育的好场所。混龄教育,简单理解就是将不同年龄组的幼儿编在一起游戏、学习,这种以大带小的方式,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学会交流、合作,对于性格养成有较大帮助。
此外,会展中心、文化广场、大剧院、石老人海水浴场、金家岭自然公园、午山……幼儿园附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被纳入到课程开发中,助力幼儿成长。
“提供孩子感兴趣的课程,将小蚯蚓的观察纳入到课程中,教会孩子的不单单是认识一只蚯蚓,还教会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要让孩子多接触自然。”杜鹃说道。
幼儿园里的“青大”启蒙
作为青岛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学校和青岛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会在总校长马勇军的带领下,协同实施青大特色Q12教育体系,围绕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体系一体化、评价体系一体化,开展从幼儿园到初中的贯通式教育培养。接下来,青岛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彭辉将被派驻到幼儿园把关教研工作。
作为青岛大学学前教育系研究生、本科生实习基地,青岛大学鼓励大学优秀师范学生、教师到附属实验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每年每学期开展游学活动,让小朋从小体验大学生活。”杜鹃计划着,大班每月开展一次,中班每两月开展一次,小班每学期开展一次,通过这样的活动开阔幼儿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