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沐源
冰心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有爱就有了一切。”源于这份爱,姜琳已经在教育一线奋战了22年。有着16年党龄的她,屡屡勇挑重担,从黄海之滨到天山脚下,她把爱倾注到每一名学生身上。从青岛市“最美教师”、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学科带头人、青岛市教学能手、优秀援疆教师、荣誉军垦战士,到如今的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她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诠释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与担当。
坚守初心,将爱倾注到每名学生身上
2001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与向往,姜琳踏上了教师岗位,任教语文学科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初就职的那所学校,当时处于城乡结合区域,为了尽快摸清班级状况,在接任班主任的第一个月,姜琳就全员入户家访。有位学生的家是“安”在废品站旁的两间小暗房,晚上睡觉的床板白天卷起被褥后就变成了餐桌和学习桌,看到这一幕时,姜琳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用爱呵护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于是,日常姜琳会准备许多小文具,悄悄奖励给低收入家庭的进步学生;她会在面批作业的时候,给脊柱有残疾的学生轻轻按摩后背,帮助学生放松肌肉……
在担任学校中层干部后,姜琳也仍然坚持在教学一线。有时学校出现岗位缺人的情况,她也义无反顾地兼挑起班主任工作和低年级包班教学工作,从无怨言。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累累的教学硕果——姜琳曾执教山东省语文观摩课1节,两次参评华东四省小学语文优质课获一等奖,参加青岛市中小学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吟诵音乐对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创新素养专项课题《指向创新素养提升的小学STEAM课程建设研究》成功立项;参与国家级、省级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共4项,均顺利结题;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课题交流研讨会上进行《改变从素养开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新探》成果介绍,在全国第二届班主任工作学术论坛上进行《我的公约我做主》主题发言,多项教学成果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出版编著《红色经典课堂》,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跨越山海,把爱送到天山脚下
2020年9月,已在学校中层任职10年的姜琳作为青岛市首批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师领队,飞越鲁疆八千里山河,赴兵团第十二师支教。她充分发挥领队作用,认真履职尽责,创新打造了教育援兵团样板,受到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山东省党政代表团的高度评价。
援兵团期间,姜琳任兵团第十二师中学语文教师,她积极推动项目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全面提升。她还多次赴新疆南部边疆地区送教讲学,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
维吾尔族男孩小伊性格内向,为帮他走出困境,姜琳积极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每逢周末,她还让小伊与在青岛的儿子视频连线,两个同岁的小伙子共同聊兴趣爱好和学习上的进步。慢慢地,小伊变了,课堂学习积极专注,作业按时上交,书写进步飞速,眼睛里闪烁着坚定和自信。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一定不辜负姜老师奔赴万里之遥的帮助和期待,我会好好努力的!”
作为青岛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姜琳还发挥业务专长,带领当地教师进行“教学+教研+教管”多维教育教学研究,并指导教师进行小课题立项与研究。其中,兵团第十二师中学共6人获得乌鲁木齐市小课题立项,立项人数之多、立项学科覆盖面之广,刷新了该校建校以来的记录。
在兵团期间,姜琳还兼任十二师教育局综合科副科长,她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山东与兵团交往交流交融、支教教师管理等工作,助力打造山东教育“援助品牌”。
姜琳醉心于高质量完成教学和管理工作,自己的身体却每况愈下,贫血情况日趋严重,血红蛋白指数降到了正常人的三分之一。2021年1月底,姜琳和援兵团教师一起返回山东,落地青岛当天,她就被医生确诊随时有极度贫血休克的可能,必须立即住院手术。按照医嘱,姜琳应该在手术后第50天在青岛复查,但考虑到要保证新学期正常开学,她与医生商量后,在术后第30天就带着厚厚的病例和核磁共振胶片返回兵团,投入了新的忙碌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援兵团的大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