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CPI”,这是一家财经媒体曾经的SLOGAN。某种程度上它说出这个社会相当普遍的一种情绪: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整个社会财富在大幅增长的同时,很多人也或多或少地陷入了财富的焦虑。
如何面对生活成本的提高?这是普通人的困惑。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则让经济学家们陷入了货币的泥潭,长久以来聚讼不已、莫衷一是。
让我们先看看欧文·费雪,这位被熊彼特称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用一个例子讲述了事件的复杂。如果面包师告诉我们,面包价格上涨,是因为小麦价格上涨,那么他其实既没解释面包价格上涨,也没解释小麦价格上涨。他只是把解释这件事丢给跟他无关的另一件事物而已。换句话说,如果面包师真的要解释面包价格的上涨,他也必须解释小麦价格的上涨,他不能把解释的任务推给另一种商品。这种方法永远没法触及问题的根源。这只是在不停地转移解释。这就像古代哲学家说地球是由一个巨人举起的解释一样。当被问到那是什么支撑巨人时,他们说他是站在一只乌龟身上。我们仍然需要知道是什么支撑着乌龟,不管我们往前追溯多少步,只要我们不得不假设存在另一个支撑物,我们就没法得到根本的解释。我们要解释的,其实是所有物品(即整体)的价格上涨。杂货店老板说他之所以要价高,是因为别人给他的价格本身就高了。而这种说法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当然,零售商喜欢把责任推给批发商为自己开脱,而批发商则解释说他的生产成本涨了,把责任推给了大批发商,说他们要价高了。大批发商则将责任归咎于生产商,而生产商就说它的工资支出涨了。可是,即便追溯到这,也没有给出任何最终结果。领工资的人告诉我们,他们必须获得更高的工资,因为各种物品的零售价格更高了。因此,这种解释高生活成本的努力只是回到了高生活成本本身。
走出这样的解释循环,费雪提出:几乎没人意识到,任何商品的货币价格不仅跟商品有关,还跟货币有关,货币因素已经进入每一种商品的价格中。面对普通读者,费雪用不世出的极强的观察力、洞察力和表达能力完成了《货币幻觉》《货币缩水》,首次提出的货币幻觉思想,成为理解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的一把钥匙,也成为经济学一个重要的题域被不断的讨论、丰富甚至颠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就用自然失业理论成功解释了美国1970年代初期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上升的现象,从而试图说明“经济学家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假设存在货币幻觉。”他的观点在《货币的祸害》中有深入浅出的精彩表达。而现在,人们又正在走出弗里德曼的乐观,重思费雪的思考。
另外,从“幻觉”“缩水”“祸害”这些名词的选择,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出经济学家们对货币又爱又恨的复杂情绪。这可能也正是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常说,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对现实的近似;即使理论拟合现实拟合得很好,我们也不能说这就是现实本身。货币幻觉理论是如此,自然失业率理论也是如此。因此,有关货币幻觉理论的争论,仍将持续下去,经济学家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解释,仍将持续下去。 本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