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5:五月风
赵氏祠堂的变迁

  ●孙鹏

  赵家岭村有座祠堂,俗称“影屋”,始建于五百多年前,占地三间房大小,由祠门、享堂、后院组成。院中影壁青砖雕刻“趙”字,以赵氏图腾崇拜玄鸟图案环绕。游廊绘有赵姓始祖造父彩色画像,院墙彩绘《二十四孝图》。

  东门楼是祠堂的脸面,据说用整块榆木船板做成,花纹雕刻异常精美,中间嵌有对联“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济世雅韵长”,横批“忠厚立身”。祠堂上方“若愚堂”三个大字,深意可谓大矣。忠厚底色,耕读传家,将这种传统当作立身之本和处世之道,可不就是“大智”的体现?十二条严格的族规刻在香樟木上,挂在祠堂主位右边,老百姓管它叫“十二条”,教书先生称为“九十六字箴言”,影响至为深远。

  每年冬至,赵氏族人要进行祭拜,主要仪式包括看宗、添祝梓、悬宗、摆供四个环节,从上午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这一风俗与周边乡村大相径庭,当地流传着一句话:赵家岭好光景,不到过年挂上影。

  现在的赵氏祠堂是1937年在原址基础上翻新的,形式简约,中西合璧,地基用“崂山红”石料夯实,青砖白灰砌就,房顶清一色的蝴蝶瓦,六根松木柱子承重墙,房前屋后探出两个木雕龙头,两边残存蝙蝠的造型,前后各五个,取“五福临门十全十美”之意,依稀可见当年的精美。

  时光荏苒,世事沉浮,随着时代的变迁,赵氏祠堂从最初单一的祭祀祖先场所,逐渐演变为行使族权族规、宗族议事决议、邻里调和仲裁与聚会的场所。一根隐秘的丝线轻轻一抖,祠堂的神经末梢就强烈地感受到了。一姓之祠堂,身处社会大变革的洪流之中,要想置身事外,显然是不可能的,不管愿不愿意,主动或者被动,都会逐渐融入所处时代,一颦一笑间,无不显示出时代的表情,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走出狭窄的天地,步入广阔的空间,将家族与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更大程度的价值提升,这何尝不是它的幸运所在?

  万花筒般的变化,折射出社会深刻的变迁,每一次的转身,总是伴随着巨大的阵痛。它失落过,窘困过,惶惑过,痛苦过,却始终不发一言沉默如山。几百年的时光,使它修炼成一位真正的智者,懂得不能长久立于聚光灯下,必要时远离喧嚣遁入不为人知的角落,才是最为妥当的保全之法。外面翻江倒海,我自波澜不惊,看开了,悟透了,全然放下了过往,不与自己纠缠,大大方方与外面的世界握手言和,从此悠然自得清风自来。

  2016年,赵家岭社区启动拆迁。就在这个时候,人们猛然想起祠堂,想起与它有关的往事,想起过去的日常生活。沉寂不知多少年的祠堂,骤然人来人往,磕头烧香者络绎不绝。年轻人满脸疑惑:“怎么,这儿还有个祠堂,真的假的?我怎么没听说过?”更有须发皆白的老者,离开老屋那一天,在子孙搀扶下来到祠堂。祭奠完毕,跪地放声大哭

  一束暖阳照彻古今,袅袅思绪在阳光下翱翔。刹那间,记忆里的人、记忆里的事涌上心头。古老而长青的时光,还将继续驻留在赵氏祠堂里。今夕何夕,此身又在何处?朦朦胧胧放眼四望,总在不经意间,发出如许的追问。一场穿越古今时空的对话,就此展开,浸透着浓浓的亲情。一代代人就这么逶迤而来,又渐次退去,周而复始,循环不止。这是历史的传承,赵氏祠堂悠久的回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划重点
   第A03版:今日看点
   第A04版:深读
   第A05版:岛城警事
   第A06版:加快城市更新建设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第A07版:大爱青岛
   第A08版:身边事
   第A09版:身边事
   第A10版:都市圈
   第A11版:荣军敬老
   第A12版:财富汇
   第A13版:市场
   第A14版:星光岛
   第A15版:五月风
   第A16版:天下
赵氏祠堂的变迁
军校情怀
情感启蒙课
青岛早报五月风A15赵氏祠堂的变迁 2023-11-24 2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