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30日讯 位于平度市凤台街道何家楼村,土陶烧制技艺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土陶第一村”。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近日,何家楼陶艺博物馆陶艺师走进平度开发区中心幼儿园,为孩子们讲授土陶制作技艺,并教导孩子们制作泥塑及各种小动物。这是今年以来该馆开展的“非遗”陶艺进校园的第38场公益活动。
据了解,土陶有红陶和青陶两种,分为生活、建筑、工艺品3大类、1000多个品种。据何家楼村第十九代制陶传人、平度市何家楼陶艺博物馆馆长张永伟介绍说,何家楼土陶最大的特点是会呼吸,其原料采用地下深层特殊陶土,不添加其他任何材料,绿色环保,完全靠手工制作、柴草烧制。
保护是最好的传承。2015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朝阳小区内建起了平度市何家楼陶艺博物馆。2017年,该馆被青岛市政府命名为未成年人“青岛社会课堂”,2018年何家楼村的陶器烧制技艺被列入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制陶这门祖传手艺不能失传。”制陶传人、民间陶艺师张茂林说,近几年来,陶艺博物馆除免费向公众开放、举办展览展示外,还从娃娃抓起,开展了“非遗”进校园研学互动活动,发挥“社会课堂”的作用,收到很好的效果。自2022年以来,陶艺博物馆先后走进平度市经十几所学校、幼儿园,举办陶艺技艺讲授现场制作培训78期,受训学生5000余名。近几年来,该馆还相继举办了书画展、宗家庄木版年画精品展、高杰泥塑等展览,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何家楼陶艺博物馆馆长张永伟说,“非遗”传承发展需要从娃娃抓起。为大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平度市第二实验小学于2021年11月建起了平度市教育系统首家陶艺馆并投入使用,为爱好陶艺的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提高技能的大舞台。
在保护好、传承好“非遗”,近几年来,平度市何家楼陶艺博物馆制陶传人相继研发了香熏炉、陶器茶筒、陶器花瓶、漏盆、陶器挂件摆件等文创产品十几种,深受游客和广大消费者青睐。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宗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