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12:琴岛
◆薛原~~~
◆马 行~~~(六首)
◆刘荒田~~~
◆钟雁南~~~
◆钟雁南
“我就写了那么几句词”

  听见那些歌,我就想起了乔老爷。

  有名的歌词作家乔羽先生,和他艺术界的同行们打造了一首又一首优美动听的歌,为天下男女老少中的好多人真心喜爱,深情传唱,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少年青春时期,也喜欢听人们唱,尤其喜欢“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因为年少青春,并不在意歌曲的词曲作者,所以对乔羽先生的名字一无所知。

  1959年秋天,我进了山东师范学院上学。入学不久,学校安排新生到齐河县的农村劳动锻炼,帮助当地社员秋收秋种。那时候,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困难时期,口粮定量不够吃,掺上地瓜叶填饱肚子。同学们正在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个个斗志昂扬,干劲十足。白天,男同学背朝青天,脚蹬大地,粗绳搭在肩上,喊着号子,汗流满面地拉着犁耕地种小麦。女同学到地里收拾水灾后的庄稼。吃罢晚饭,同学们聚集到村边平坦的大场园里,人在青春,活力十足,仿佛一天的疲劳早已消尽,在明净的月光下,尽情地谈笑、唱歌。我记得一个女同学中等偏上的个头,身材苗条匀称,戴着眼镜,她站起来,声音高亢、圆润、甜美,深情地唱起了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场上的同学不约而同地像电影《上甘岭》坑道中的志愿军战士,齐声跟着唱起来: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们生长的地方……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深情歌声传向茫茫的田野,传向远方。同学们越唱越振奋,歌声也更洪亮更深情,村里的男女老少也都围上来,看着同学们,听着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歌声。

  第一次听说乔羽先生是他为央视春晚打造了《难忘今宵》之后。据说,当年春晚节目已经到了最后彩排的紧张时刻,导演找到乔羽先生,请他写一首晚会结束时同台齐唱的短歌,乔羽先生毫不含糊,急中受命,不到两个小时就写出了歌词,作曲家王酩谱上曲,经有名的歌唱家李谷一那么一唱,当场就受到观众听众的欢迎,一夜走红。我也喜欢《难忘今宵》,知道了乔羽先生有如此倚马可待的出众才情。这之后,知道了过去自己喜爱的那两支歌都是乔羽先生写的词。于是,心生敬意,再也忘不了乔羽先生的名字。

  之后,济宁的朋友告诉我,乔老先生是山东济宁人。1946年,不满二十岁的乔羽,毅然进了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两年后在该校艺术学院毕业,开始了专业文学创作。他曾长期在河北深入生活,和当地的百姓亲密无间,息息相通,这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厚的生活素材。他的创作,起先是以剧本诗歌为主,也写儿童文学、歌词,后来又涉足电影文学创作。电影《红孩子》、歌剧电影《刘三姐》都倾注了他的心血,歌剧电影《刘三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还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歌词创作。以创作歌词为主,是他后来的事了。

  朋友简略的介绍,使我对乔羽先生更有景仰之情。我第一次看到乔羽先生的形象,是在央视的屏幕上。那时候,乔老爷年事已高,稳稳地倚坐在沙发上,长方脸,宽阔的前额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戴着眼镜,嘴角上翘,咧着嘴,微笑着,一脸的厚道、善良、慈祥,还自然地流露出几分风趣和幽默,真像一个朴素、乐观、让人敬重的山东老汉。他身边坐着四五个文艺界的知名人士。节目主持人是个女的,有学识,有风度,漂亮,大气,声音悦耳,她一开口就亲热地冲着乔羽老先生称呼乔老爷,随后那几个知名人士在言谈话语中,也称乔羽老先生为乔老爷,我还是头一回听到。

  电视上主持人牵着头,有问有答,几个知名人士你说、我说、他说,谈论乔羽老先生的创作思想,创作道路,艺术成就,谈他的人品,谈他心宽长寿,等等,全都是正面肯定的评论,但是都实实在在,听不出有什么溢美之词,也没有过誉之语,更没有虚情假意的阿谀奉承。这中间,稳稳坐着的乔老爷有时候风趣地插上几句话。末了,他还说了一段时间稍微长一点的话,他的原话我记不准确,但大意是忘不了的。他开口就带出浓重的鲁西南乡音,慢慢悠悠地说:

  我早先谈过,写歌词并不高贵神圣。我就写了那么几句词。一首好歌,能为人们喜爱、传唱,不光是写歌词的功劳,有了歌词,还必须有好的作曲家谱上好曲,歌词才能生出翅膀来。这还不行,还必须有唱得好听长得好看的人演唱出来,人们愿意看愿意听,这才算有了一首歌。要使这歌能流传开来,传唱下去,还离不开声电光影这些现代传媒的手段,这几样缺一不可。我就写了那么几句词,说得大一点,顶多只能占一首歌的三分之一吧。

  乔老先生说完,一阵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他的敬意,我心里也是蛮感动的。

  听起来,乔老先生说的是一首歌打造的过程,朴素、平易、实在,又有风趣。想一想,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能如此谦诚地认定自己的位置,实事求是地坦然承认自己所做的那份工作;对待合作的同事朋友,对待同心协力的媒体工作者,是那样地尊重、感恩,那样坦荡地依实依理地归功于人,还想着大众百姓们是否喜欢,这样的艺术家能有多少?

  世间也真有意想不到的事,我竟然不期而遇地和乔老爷见了一面。

  那是秋天,下午,湛蓝的天空,悠悠地飘动着几朵白云,正是清爽宜人的时候,我退休了,一身轻松地在石老人浴场边漫步闲走,享受着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秋光,猛抬头,看见我的朋友孙厚存陪着乔老爷迎面缓步走来,因为在电视屏幕上看过乔老爷,印象深刻,一眼就认出他老人家了:还是那样的长方脸,宽阔的前额上几道深深的皱纹,戴着眼镜,嘴角上翘,流露着和善的笑意,一脸宽厚仁慈的神情,只是有点显老。于是,我趋前恭敬地握手问候。

  厚存告诉我,市里有关部门邀请乔老先生来青岛住几天,走走,看看,想请老先生为青岛写一首歌词。我一听就明白了:谁不热爱自己的城市?谁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城市的美?而且,那时候许多地方的人们都还相当重视和追求地方的知名度,扩大了知名度就有利于招商引资,吸引游人,对发展经济有好处。有关部门请乔老爷来为青岛写一首歌词,实在是件好事。乔老先生能应邀而来,想必是他心里高兴,喜欢青岛,愿意把青岛的美写出来,传播出去。

  乔老爷站在我眼前,泰然自若,微笑着,低声慢语,鲁西南口音。我虽然心里非常景仰老先生,但我不善言谈,也自尊,不愿在名人面前多言多语,又怕耽误了人家的正事,就和乔老先生握手言别,前后也就有5分钟。

  这以后,乔老爷什么时候离开青岛,写没写歌词的事我就一无所知了。有时候,听到人们唱乔老爷作词的歌,心里依然觉得亲切,美好,钦敬。偶尔也会想到请他写歌词的事。因为我不愿意打听事,不经过我手的事,也用不着我去打听,偶尔一想也就过去了,如此而已。

  流年似水,匆匆又匆匆。2022年6月20日那天,忽然看到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在乔老先生逝世后第一时间发文称:难忘我的乔老爷,人世间再无他的声音,但他高尚的爱国爱民的精神,朴实无华、善良可爱幽默的人品性格,无人能超越的伟大艺术才能和作品,都永远留存在人世间。

  我知道乔老先生逝世了,心里很悲痛。老先生享年九十五岁,也是仁者长寿了。

  人虽已逝,天下男女老少中许多人还在深情地唱着他的歌。他的歌,依然给人们以美好,欢乐和鼓舞,他的艺术还在为百姓大众服务。

  今年夏天,我的一位老同学远道而来,我们相聚甚欢,旧话重提。他惊喜地告诉我,当年秋月下在场园里领唱《我的祖国》的那位女同学,精神依旧,今年在他们城市里举办的春节文艺晚会上,她陪着孙女登台领唱了这首歌。她和孙女高声领唱,台下观众小声跟着唱,情景动人,好评如潮。

  我想,在以后的岁月里,人们还会继续唱乔羽先生作词的歌。美好的艺术是高山流水,不会因为作者离世就消失了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青报聚焦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人物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媒立方
   第08版:未来教育
   第09版:艺术青岛
   第10版:城市艺术
   第11版:青报读书
   第12版:琴岛
坐与座
胶东半岛笔记
负暄逸话
“我就写了那么几句词”
青岛日报琴岛12“我就写了那么几句词” 2024-01-22 2 2024年01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