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凝视高东方的水彩画,诗意呼之欲出。观者仿佛被风与风景摄入到画作中,可以与之深呼吸。或许,水彩画的魅力即如此。
滨海的青岛是世界上最合适用水彩画表现的城市之一。国内美术界素有“中国水彩看山东,山东水彩看青岛”的说法。高东方是青岛最具有代表性和符号化的水彩画家之一,他的画作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个人色彩,极好诠释了美景与美术“美美与共”的双向奔赴。
从青岛走向全国
从高东方的画作中可以读出,他对于自己出生和成长的这座城市的热爱,尤其是对大海、港口、船舶和码头的表现,可谓情有独钟。这些题材在他的画笔下,被赋予了水彩画特有的长袖善舞的灵动与魅力。中学时期,由于对绘画的热爱,他跟随自己的艺术启蒙老师尚友松学习素描,艰辛和严格的学习过程使他奠定了自己的造型基础。中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在北海船厂,先后在车间、工会、子弟学校工作,这段工作经历虽然是在不同的岗位上,但却都与自己酷爱的艺术事业密切相关,始终没有离开自己对绘画艺术的追求,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绘画创作。在进入大学学习艺术教育之前,高东方对绘画的追求更加侧重的是画面的艺术情感表达。面对自己生活着的环境中,天天目之所及的大工业的力度、港口的繁忙、巨轮与码头的立体构成、来来往往穿梭于浮船坞之间的交通艇和拖轮,这一切是激发他自己艺术情感的源头,这时期,他创作了许多充满生活激情的油画和水彩画作品,并且入选了全国美展。
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之后,艺术专业的系统学习和训练使高东方的专业能力和艺术认知,得到更加坚实的积淀和提高。他也深切地意识到,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专业技能与对艺术表现层面的认知高度的重要性。
于是,在以优异成绩完成了自己必修的专业科目基础上,高东方将自己的艺术方向确定在水彩画的创作和研究上。由于自己在工厂、港口、码头的环境工作过,这独特的生活阅历,使他把这些宝贵的过往与生活体验,形成了自己艺术发展道路上深切的情感与艺术体验的交织,使得高东方的作品具有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从深蓝走向缤纷万千
如同高东方某些画作所传递出的,在梦幻与现实穿梭的氤氲。“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双向坚持,让高东方要走艺术专业道路的目光愈发坚定。他自1986年参加首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以来,陆续参加了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包括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展和“中国百年水彩画展”等十余届重要展览。并在2009年第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的评选中,以一幅《船台的交响》荣获泰山文艺奖,成为当年唯一获奖的水彩画。这幅以“船”为主基调的画作,或许是时间对高东方厚积薄发的一种最好回应。
高东方的专职工作是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作为教师,更加重要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而且,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更在于注重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艺术个性和长处。实际上,这种对于艺术教育的要求是在日积月累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的。艺术学院的学习过程许多必修课是在写生实践中进行的。实际上,那种绘画教学过程的激情流露本身,对学生来讲就是一种外在化的表达。
不少刚接触高东方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他是一个特别温文尔雅、有着哲人思维的冷幽默师者。实际上,熟悉的人都知道,他的心里住着一个“对大千世界有无限好奇的孩子”。所以他有着超越现实存在的心灵意象,他的水彩画场景极其丰富和充满生命力。老城、港湾、雨巷、教堂、渔村、乡间……他驾轻就熟的绘画主体从不拘泥于某个既定的画面,有风光之美也有人文之丰,他的笔下有对寻常青岛的思考,也有对陌生场景的探索与寄托。
“自然界带给人们无限丰富的色彩和充满生机的环境以及丰富而永不枯竭的艺术灵感。在大自然中实地写生,与在画室里受到局限的环境中作画,其感受是大不相同的。自然环境中有辽阔的空间,宽广的视野和激励着画家情感的强大气场。”高东方表示,身处在大自然中,将心灵与自然的魂魄融为一体,这样的写生过程,自己周边的一切都会对作品有深刻的影响。通过水彩画这种以透明颜料作为表现手法的形式,去感受大自然丰富和美妙的色彩,是运用艺术语言抒发内心情感的很合适的选择。
这几年,青岛正在打造“水彩之都”城市文化品牌。作为青岛水彩画发展的带头人,高东方的日常除了创作和教学,也不断为“水彩之都”的城市彩色理想做出自己的努力。在他看来,“青岛水彩”既有历史,又有现实,还有现代,更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