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7月25日讯 25日,记者从即墨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即墨区在乡村振兴建设中,优化农村组织体系设置,重新设立135个新村党委,建立完整组织链条,深入开展“百村共富”工程,培养高素质农民3400多名,500多名乡村专业人才获评高级职称。
打造示范、创优、强基乡村
即墨区为解决村庄规模小、资源整合难等问题,实施村庄结构优化调整,撤销原行政村建制,将136个行政村调整为44个示范村、88个创优村、4个强基村。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1028个网格党组织,推选7500余名党员中心户,建立“新村党委—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
多年以来,即墨区累计选派223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实现对脱贫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全覆盖。创新开展“千名干部联企业·万名党员联群众”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区直部门单位、上万名党员干部,下沉农村一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即墨区财政每年新增补助资金1809万元,提高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水平。优化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站)功能,按照有红色基因、有时代气息、有浓浓乡愁、有本土特色和工作经费保障、服务设施保障、人员力量保障标准,指导新村党委与党群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行,促使镇村工作直通直达、高效融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培育高素质农民3400余人
即墨区出台《即墨区人才引领乡村振兴若干举措》,涵盖高端人才引进奖励、“人才贷”融资支持等20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硬措施。实施“雁归行动”,对即墨区在外优秀人才资源进行统计摸底,建立起1000余人的“雁归”人才信息库。通过政策激励、要素支持和专项服务,常态化、多渠道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回乡兴业,实现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再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面向农村劳动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服务,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多种模式,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本领。截至目前,开展各类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共计1.2万人次,发放各类培训补贴1600余万元。推行“学历+技能+创业”全方位培育模式,构建“高校+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的立体式、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发展田间学校43处,培育高素质农民3400余人。
139人获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
即墨区坚持将乡村人才开发摆在人才工作的优先位置,不断提高乡村人才的荣誉感和获得感。让乡村人才在发展上有奔头,建立职业农民发展通道,设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139人获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落实“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制度,5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获得基层高级职称,有效激励广大人才扎根基层、奉献基层。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梁之磊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