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关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是一件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大计。7月3日上午,着眼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筑基计划”在青岛一中市南分校正式开班,来自黄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徐永江研究员为“筑基计划”的学员们讲授了开班的第一课。
着重发展学生理性思维
青岛一中市南分校“筑基计划”将采取项目式学习模式,针对项目中所涉及到的各学科问题进行具体研究,首期“筑基计划”将围绕国信一号养殖工船进行学习,同学们不仅将在课堂上就“国信一号”养殖工船中涉及到的数学、物理、信息技术、化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更有机会亲自登船进行实地探访。
青岛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严贤付表示,希望同学们在筑基计划培训期间,开动脑筋,培养创新思维习惯,加强创新技能训练,初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素养。同时实施对“筑基计划”学生培养工作的动态管理,科学制定“筑基计划”学员评价体系,评选项目优秀、良好和合格学员。
今年6月,青岛一中市南分校发布2023年“筑基计划”学员招募方案,方案明确,青岛一中教育集团计划6月启动首期“筑基计划”培养,委托一中市南分校面向全市初中2022级(7年级)部分学有余力或特殊禀赋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项目式学习,加强创新人才培养。首期“筑基计划”面向学籍在青岛市的初中2022级(7年级)学生,招收学员36人。首期筑基计划以七年级学生为主,吸引了市南、市北、李沧等区市学生报名。优秀学员将自动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其他学员将重新参加遴选。
集中师资力量全力“筑基”
青岛一中教育集团“筑基计划”的培养方向是提升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培训课程将基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信息技术素养培育为抓手,以科技创新素养培育为主体,开发跨学科融合项目课程,基于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设计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内容。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情境式、体验式等模式,培养学生用中学、做中学和创中学的能力。
“筑基计划”的开设,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练员队伍。青岛一中教育集团“筑基计划”,在青岛市教育局和市南区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依托青岛一中强基奥赛教练、市南区骨干教师、一中市南分校优秀教师以及校外优秀教师和优质教育资源,利用学习与操作、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基于数学素养、物理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项目培训。同时还将依托省内外知名专家、高校专家、名校长、名师工作室资源,适时组织学生研学活动。
搭建学生成长绿色通道
对于学有余力、拥有特殊禀赋、有志于在科技创新和数理思维方面实现更高突破和提升的适龄学生来说,尝试打通初高学段,实现贯通培养的“筑基计划”是一个高水准、高规格、高品质的培养机会。
今年1月9日,青岛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主要推进十项重点任务,将破解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瓶颈问题。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健全各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明显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意见》提出,全市确定部分试点学校,探索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筑基计划”“奇点计划”“英才计划”“强基计划”,为有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学有余力的学生营造更适合的成长成才环境,搭建成长发展绿色通道。充分发挥青岛市教科院专业引领作用和试点学校主观能动作用,全面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资源,研发纵向衔接、横向关联、螺旋上升的特色培养课程,在试点基础上,有序向全市中小学推开。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