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3日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随之迅猛发展。记者从市交通局获悉,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中心召开旅游公路规划建设工作研究会议,对今年以来省交通运输厅出台的旅游公路工作部署认真梳理,对《山东省旅游交通网主骨架布局规划(2023-2030年)》和《山东省文化体验廊道旅游交通网主骨架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有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有关工作要求对旅游公路规划总体框架进行了讨论。
全省旅游公路建设推进会召开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中心调研了大量文旅资料,对全市旅游资源布局认真研究,从公路品质提升和公路高质量发展角度,对全市公路网交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深入分析,在借鉴威海“千里山海”旅游公路规划、山西“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规划等经验基础上,初步提出青岛市旅游公路总体规划框架——“一带一轴三环”青岛旅游公路廊道。“一带”即滨海旅游公路,联系胶州湾、鳌山湾、灵山湾三大湾群,打造海岸旅游核心带。“一轴”即大小沽河生态公路,串联胶州、即墨、平度、莱西,打造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发展轴。“三环”即珠山—藏马山旅游大环路、大泽山—大青山旅游大环路和崂山山脉旅游大环路,依托崂山、珠山、大泽山三大生态源地,构建“三环”旅游公路网。环环之间,以高速公路为主要联系通道,形成“快进”体系;环路之内,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干,以县乡村路为支线,结合休闲绿道建设,共同形成“慢游”体系,构成青岛市“快进慢游”旅游公路体系。
旅游公路规划建设工作是公路品质提升和公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青岛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进一步细化旅游线路设计、完善标识系统。全面梳理既有旅游公路路网,充分挖掘沿线村庄文化底蕴,最大限度发挥沿线带动和辐射效应,推动旅游公路网向农村公路、高速公路延伸,结合公路新改建、大中修等项目实施,加快建设贯通全域、衔接顺畅、功能完备、服务优质的旅游公路网。深化与文旅部门的沟通交流,搭建更加畅通、更加有效的互联互通渠道,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核心景区、旅游资源有效连接,构建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带动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转型升级、普通国省道提质增效。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