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7: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直播2小时~~~即墨大欧戈庄村省级非遗大欧鸟笼“双11”销售火爆 连续8年被评为“中国淘宝村”
直播2小时
手造鸟笼销量超2000单
即墨大欧戈庄村省级非遗大欧鸟笼“双11”销售火爆 连续8年被评为“中国淘宝村”
大欧乡村记忆馆内景。
大欧鸟笼“双11”直播中。
大欧鸟笼已成为大欧戈庄村村民致富新路径。照片均由移风店镇提供

  11月11日晚上8点,即墨区移风店镇大欧戈庄村25岁的吴兆强家里灯火通明,他正在直播间里介绍自己家的鸟笼、竹条、竹丝等特色产品,旁边的伙伴们正在根据订单进行打包发货。据吴兆强手机上的最新鸟笼订单显示,“双11”活动期间,仅2小时的销量已超过2000单。目前,大欧戈庄村已发展电商业户80余家,鸟笼年产量达60多万件,将鸟笼由线下批发拓展到线上零售,产品远销京津沪等3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和美国、法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年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连续8年被评为“中国淘宝村”。

  直播间带货鸟笼销量大增

  “欢迎各位新进直播间的家人们!帮忙点点左上角的关注,点点小红心!谢谢大家!”吴兆强每天直播两个小时,为了更好地吸粉、卖货,他的直播内容除了介绍自己制作的鸟笼、竹条、竹丝等手工艺品以外,还会现场演示鸟笼制作技艺,每天直播间里有上百人观看。他告诉记者,2017年,他开始从事鸟笼加工行业,这几年,在拼多多、快手平台直播卖货的销量还不错,每天都能接到200单左右。“刚开始直播的时候看的人很少,后来播的次数多了,人就多起来,也慢慢有了固定的粉丝。现在,我们的粉丝已经有3万多人,鸟笼的销量也不断提高。”吴兆强谈起自己的直播经历,眼神里似乎发出了光。

  “以前是通过老客户介绍、口口相传;现在有了淘宝、拼多多、快手等电商平台,销售鸟笼更方便了,全国各地的客户在手机上一键下单就可以了。”说着,吴兆强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最新的鸟笼订单,“双11”活动期间,仅2小时的销量已超过2000单。

  被誉为“中国京笼第一村”

  今年以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实施“景区化村庄创建攻坚年”行动,组织开展第四批景区化村庄评定工作。11月6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四批全省景区化村庄,青岛共13个村庄上榜,大欧戈庄村位列其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国京笼第一村”大欧戈庄村因鸟笼电商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而备受关注。日前,记者走进即墨区移风店镇大欧戈庄村,两个矗立在村口的巨大鸟笼、“中国京笼第一村”的景观小品,提醒着往来的游客,“鸟笼村”到了。除了鸟笼装饰物引人注目外,村民家门口的工作室门牌更让人眼前一亮,浓厚的鸟笼文化氛围在这里弥漫。作为山东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国最大的鸟笼加工专业村,整洁的村路旁矗立着鸟笼状的路灯,家家户户门前都有自己家鸟笼工作室的“名片”。不远处,一座500余平方米的大欧乡村记忆馆格外显眼,这也是全国首家以鸟笼为主题的乡村记忆馆。馆内,通过视频、实物等方式全面展示了鸟笼文化、大欧鸟笼历史传承等乡村记忆。

  “搭上了农村电商的‘快车’,鸟笼销售也有了新渠道。”一大早,大欧戈庄村手艺人吴洪柏就到双创电商工作室里忙活,各式各样的工具在他手中来回切换,不多时,一个刻画着祥兽图案的鸟笼框圈就浮现在眼前。大欧戈庄村位于即墨区移风店镇西南部,全村共有458户、1509人。该村以鸟笼制作加工闻名于世,是目前江北最大的鸟笼加工专业村。据大欧戈庄党支部书记张华卫介绍,通过鸟笼电商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接纳参观人员3万余人次,直接带动村庄旅游增收500余万元。

  500余年世代传承

  据《即墨县志》记载,大欧鸟笼制作始于明代,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明朝初年大欧村主要生产胭脂笼,鸟笼制作是当地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明代末年,大欧鸟笼的生产已初具规模。清朝顺治年间,大欧鸟笼制作进入鼎盛时期,大欧村已有人前往北京开设店铺,专做鸟笼生意,大欧鸟笼被京城的王孙贵族、八旗子弟争相抢购,大欧鸟笼从此名声大振。在当地曾有“张院的簸箕、毛子埠的升、大欧的鸟笼进了京”的顺口溜。

  记者采访得知,大欧鸟笼是以江西和安徽出产的上好毛竹及梧桐木、檀木、牛骨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鸟笼从原料加工到成品需经过选料、下料、制料、雕刻、组装等100多道工序,整个制作过程全部由手工完成。大欧鸟笼制作的核心技艺是鸟笼框圈的“加料蒸煮撤浆”。其蒸煮时间的长短、火候把握以及蒸煮的工序都十分考究,因而大欧鸟笼具有不干裂、不变形、坚固耐用的特性。

  经过500余年的传承,如今大欧鸟笼制作技艺日益精湛,各种型号、不同规格、各类样式的鸟笼不断推出。除常见的画眉笼、百灵笼、八哥笼外,近几年还先后推出了绣眼笼、靛颏笼、麻花笼、天坛笼等,赢得了消费者及业内人员的高度评价。

  借“网”发力走向世界

  走进新时代,大欧鸟笼已不仅仅是谋生手段,而成为了大欧戈庄村人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为提升大欧鸟笼品牌影响力,近年来,大欧戈庄村通过“合作社+农户+电商”抱团发展模式,联合全村70家合作社、个体工商户,成立鸟笼协会,以协会为载体,倡导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大欧发展的新思路新格局,提升鸟笼的艺术价值空间,保护传承手工艺。通过开办鸟笼鸟具培训、组织鸟笼鸟具创作、举办鸟笼鸟具展览、开展鸟笼鸟具文化研究交流等形式,提高现有老中青鸟笼鸟具人才的技艺,培育新一代鸟笼鸟具制作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建设为契机,深挖大欧鸟笼非遗文化内涵,创新推出鸟笼产品,多渠道推广销售,让大欧鸟笼这一手工技艺世代相传。”大欧戈庄村妇联主席李林娜介绍。目前,全村已发展电商业户80余家,鸟笼年产量达60多万件,将鸟笼由线下批发拓展到线上零售,产品远销京津沪等3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和美国、法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年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2009年大欧鸟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大欧戈庄村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2015年至2022年连续8年被评为“中国淘宝村”,2022年大欧鸟笼工艺坊入选首批“山东手造·优选100”文化品牌。大欧戈庄村鸟笼文化世代传承,逐渐成为村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一处处景色点亮美丽乡村画卷,一根根网线编织鸟笼千万产业,一代代传承发扬传统文化,高大上的“中国京笼第一村”大欧戈庄村正在续写着“鸟语竹韵,笼腾富跃”的百年传奇。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通讯员 周翔 梁雨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划重点
   第A03版:大爱青岛
   第A04版:大爱青岛
   第A06版:发布
   第A07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第A08版:加快城市更新建设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第A09版:加快城市更新建设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第A10版:身边事
   第A11版:文体
   第A12版:健康
   第A13版:医声
   第A14版:常青树
   第A15版:才艺
   第A16版:天下
手造鸟笼销量超2000单
青岛早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A07手造鸟笼销量超2000单 2023-11-14 2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