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1时30分,为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运输设计建造的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装载着古船平稳进入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内。经过近两个小时工作,古船弧形梁沉箱精准地落座至预先浇筑的马鞍座上,标志着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整体打捞阶段任务圆满完成。
你以为这是终点吗?不,所有这一切,只是一个漫长的起点——自此,古船正式转入统筹开展保护舱建设、古船考古发掘、船体和船载文物保护、博物馆规划建设等方面的新阶段,开启自己的下一段“旅程”。
更多宝藏有待研究
古船出水,为研究开启了新的起点。从舱室内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到船体及周围出水的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再到水下调查时清理出的元代瓷器和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整器,长江口二号古船已经出水完整或可修复的文物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令人吃惊。船体和船用属具保存较好,船货丰富,大量船上生活物品展现了清代晚期商船航行与船上生活的生动画面,为研究中国近代经济贸易史、长江黄金水道航运史和近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这些已知文物仍只是冰山一角,更多宝藏还有待考古人员不断深入研究。
临时考古站明年建成
出水文物特别是海洋木质文物整体保护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保护第一”是开展文物考古工作的核心关键。
为了确保古船船体和船载文物安全,上海市文物局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整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上海博物馆、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力量,研究制订了古船分阶段保护工作方案。
11月21日古船出水那一刻,现场保护工作立即启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现场对桅杆和桅夹捆绑固定,对暴露船体进行保湿处理、整体覆罩保护。同时,分别对文物所处区域的海水及淤泥取样分析,及时获取古船文物保存环境的原始信息。
在古船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将在1号船坞区域建设一座覆盖整个古船沉箱的临时考古站,搭建钢结构棚架保护舱,搭载照明、安防和文物保护等系统,开展保护舱环境状况实时监测和调控,确保舱内各项环境参数稳定,确保船体及文物安全。预计2023年10月前,临时考古站建设可以完成。
从茫茫海底,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历程,古船终于得享宁静。150多年前,它从何而来,要到何处去;它因何沉没,又浓缩了谁的生活……一切有待文物“开口”说话。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