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于茅盾先生故里——浙江桐乡乌镇隆重举行。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现场颁给了杨志军、乔叶、刘亮程、孙甘露、东西五位作家,并公布了授奖词。五位获奖作家分享了创作历程和获奖心得,展现他们眼中的新时代文学风景,传播他们笔下的“中国故事”。
青岛作家杨志军的《雪山大地》被赞誉“史诗般美学风范,反映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历程”。站在零海拔的青岛,仰望高海拔的故乡,杨志军表示“写作者的另一个名字就是永远的攀登者”。
从新的角度认识五位茅奖作家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根据茅盾先生遗愿设立,四十余年来,茅盾文学奖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恢弘的发展历程。2023年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杨志军《雪山大地》、乔叶《宝水》、刘亮程《本巴》、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东西《回响》5部长篇小说获奖。
本届获奖作家,有在青藏高原长大,用笔触记录高原建设者经历的杨志军;有来自豫北村庄,把新时代乡村丰富而深刻的嬗变写入书中的乔叶;有从新疆多民族史诗故事中获得灵感,以现代小说家口吻讲述“梦幻主义”的刘亮程;有以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为背景,构建波谲云诡的谍战故事的“先锋作家”孙甘露;还有用类型小说包裹起纯文学创作,让推理小说传递现代反思的东西。
“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为五位获奖作家分别拍摄了具有鲜明文化地理色彩的主题短片,来讲述他们的创作故事,并在颁奖礼上首发,让大家通过这五部短片,从新的角度认识作家、认识文学。
青岛书迷现场解读杨志军作品
“文学是作家和读者共同成就的事业,真诚地谢谢大家的厚爱。”杨志军如此总结作家和读者的关系。在颁奖礼现场播放了诸多书迷对于杨志军作品的感言,主持人还邀请同样来自青岛的铁杆书迷——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师张薇登台分享了阅读杨志军作品的感受。
杨志军创作的多部作品,张薇一本不落都读过,她阅读的第一本杨志军的小说是《环湖崩溃》,其中涉及的人与自然的描写,让张薇加强了环保意识,“让我进入全新的精神世界。”张薇也出生在青海,长辈是最早的支援青海的建设者,“读杨志军的作品特别有共鸣,尤其是读《雪山大地》感同身受。”她从中看到美和善的故事,感受到精神的高地,“对杨志军作品的阅读史,就是我的精神成长史。”张薇一直把杨志军的书分享给身边人,“他们也喜欢杨老师的作品。就像蒲公英一样,我们把热爱文学的种子撒向更远的地方,撒向更多的人。”
杨志军对读者的厚爱表示“很荣幸”。他认为读者对作家来说非常宝贵,他们不仅是作品的阅读者,更是潜在的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的灵魂伴侣,“一本书通过千千万万的读者的阅读和激活,生命力才能绽放。”
杨志军获奖感言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我难以言表。
我出生在一个雪山和草原连绵不绝的地方,那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山的挺拔,水的清澈,地的辽阔,以及孤远而沉默的生活,几乎占据了我童年的全部记忆。后来,我来到山东青岛,站在零海拔的滩涂,仰望高海拔的故乡,肃然而清晰的凝望中,是青藏高原的当下崛起。
《雪山大地》这部作品,便是从苍茫记忆中抽取而出的山的一石,水的一浪,地的一角。我想用父辈们的荣光唤醒我们的理想,用拓荒者的篝火映亮今天的夜空,用历史的脚印延伸时代的步伐,以此来关照人性的丰饶与光芒。
我知道此生的文学义务就是建树关于人的理想,建树关于生死、荣辱、爱恨、美丑的人性坐标。为此,我喜欢精确到位的现实主义,喜欢情绪饱满的理想主义,也喜欢直面人类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
一个人的历史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一个人的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一部分,一个人的情怀是民族情怀的一部分。写作者的精神维度决定了其作品的优劣高低,所以,对登高望远的热爱时刻伴随着我们对陨落与滑坡的警惕,写作者的另一个名字就是永远的攀登者。
■深读一点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授奖词
杨志军《雪山大地》授奖辞:
杨志军的《雪山大地》,追求大地般的重量和雪山般的质感。青藏高原上汉藏两个家庭相濡以沫的交融,铸就了一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碑。在对山川、生灵、草木一往情深的凝望和咏叹中,人的耕耘建设,生死歌哭被理想之光照亮。沧桑正大,灵动精微,史诗般美学风范,反映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历程。
乔叶《宝水》授奖辞:
乔叶的《宝水》,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映照着“山乡巨变”。移步换景的风俗风情与豆棚瓜架的倾心絮语,涵容着传统中国深厚绵延的伦常智慧和新时代朝气蓬勃的新观念、新情感、新经验在创造新生活的实践和人的精神成长中,构造融汇传统与现代、内心与外在的艺术形态,为乡土书写打开了新的空间。
刘亮程《本巴》授奖辞:
刘亮程的《本巴》,向《江格尔》致敬,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证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美美与共的活力。融史诗、童话、寓言为一体,在咏唱与讲述的交响中以飘风奔马、如梦如幻的想象展现恢宏绚烂的诗性境界。对天真童年的追念和对时间的思辨,寄托着人类返璞归真的共同向往。
孙甘露《千里江山图》授奖辞:
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是理想和英雄的风雅颂,革命者以信仰、纯真和勇气高举起冲破黑暗的火炬,对城市空间的凝视和摹写,寄寓着对江山与人民的挚爱和忠诚。叙事明暗交错,光影流转,节奏急管繁弦,在静与动的辩证中保持着沉思与抒情的舒朗开阔,为革命历史题材写作传统展开了新的艺术向度。
东西《回响》授奖辞:
东西的《回响》,以富于认识和表现能力的艺术形式,探索当代城市生活的精神状况。在社会与家庭双线并进的结构中,抽丝剥茧、洞幽烛微,呈露和整理人心与人性的复杂缠绕。现实与心理、幻觉与真相、困顿与救赎,冲突的对话构成灵魂的戏剧,有力地求证和确认我们生活的基石:真实、理解、爱和正义。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贾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