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要过年了。回想我们生活的历史,似乎每个忙年季里的诸多忙年细节,都会在记忆中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成为个人生活史乃至社会历史的独特组成部分。在抗击新冠疫情三年之后的当下,有的人染恙初愈,有的人正在与病毒抗争,在这个特定的时段一起来感受忙年的味道,那真是别有一番滋味。相信这种滋味会陪伴我们的一生。
狭义的过年仅指那一两天,广义的过年则一定要把忙年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过年的诸多美好感受,多数都已经渗透在忙年里了。忙年的具体内容其实无外乎除旧布新,应用到当今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非就是两个字:扔与买。其实在一辈子的生活里,不就是废弃与新生相互交错的过程吗?不过这些还都是表象,因为不管你怎么抛弃、更新和变革,总有隐藏在万事万物背后的道理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探究这个道理,才是贯穿在生活里的另一层境界。在忙年之时,在新旧交替之际,我们最容易体认的是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这种生生不息涵盖上下四方且无始无终,这种对心外之物的理解和感悟或许是忙年的精神所得吧。
年少时忙年,就是想吃上好饭穿上新衣;年壮后的忙年主题,则基本围绕工作和事业的进步展开;比及退出社会主流后才发现,这些都是过眼云烟,如今最想忙的就是好好活在当下,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这当然包括教育子女有成、盼望亲友兴旺等等。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近一段时间时常接到亲朋好友关于身体状况的问询,亲友们的拳拳爱意着实驱散了腊月的寒意。可见年龄不同阅历不一,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忙年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人性里喜欢热闹的一面,在腊月的忙年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即将过年的寒假里,我们这些孩子们最愿意往人堆儿里扎,花五毛钱就能逛遍中山路商业街——其实不买也买不到什么商品,只是图个热闹罢了。近些年城市早已高楼林立,除了几处聚集人流的商业街外,热闹的地方不多,于是好多年轻人愿意到市郊逛农村集市,从集市人山人海的喧闹声里,找寻忙年的历史痕迹。年轻人如今的选择,其实和我们当年逛中山路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
可见同是忙年,因时代不同它呈现的方式真是大相径庭。这即将过去的一年对我们的生活来说,真是个极为特殊的年份,因此今年的忙年也应该有所不同。不过其中不变的仍然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这种美好既包括我们千百年来共同的价值,在今年尤其包括健康与科学。
文/许秉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