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12:琴岛
◆张毅~~~——缅怀耿林莽先生
◆苗连贵~~~
◆窦永堂~~~
◆黎权~~~
◆张毅
海水与火焰
——缅怀耿林莽先生

  转眼之间,耿林莽先生离开我们近一年了。斯人已去,风范长存。他的散文诗始终如同海水中的火焰,闪烁着深邃的哲思和人性光芒。

  耿老儒雅、平和,像午后宁静的海水,内心却饱含着浓烈的火焰。耿老写过许多和青岛以及大海有关的散文诗,比如:《青岛感觉》《贝的门》《海,蓝着》《老人与海》以及《这海,是温柔的吗?》。在这些篇章里,耿老展现了各种情态的海,把青岛的自然情境和人文风情落在笔端:

  黄昏以外,目所不及的远方,是海。

  海是深渊。海总在磨一面青铜,

  磨着、磨着,不是愈磨愈亮,而是愈磨愈暗了。

  海回归古典。回归于宁静与深邃。黄昏以外,

  目所不及的远方,思想者面海而坐,背倚着礁石。

  进入沉思。思想者也在磨一面青铜。思想的青铜,

  不是愈磨愈暗,而是愈磨愈亮了。

  ——摘自《思想者》  

  绿树、红房子、蓝眼睛的海。灰色瓦的小渔村,散落着鱼的脱落的鳞,一片片稀疏的古坟茔。

  ……海已厌倦于日日夜夜的哮喘。

  ——摘自《青岛感觉》  

  海升起来了。冷的雾,长驱直入。

  那些重重叠叠,锯齿形错综起伏的山脊呢?

  那些弯弯曲曲。蜿蜒出没林间的小径呢?在哪里?

  孤峰之下,不见了怡然独坐,白髯飘飘的仙人

  ——摘自《仰口湾 黄昏之谜》  

  耿林莽先生原籍江苏如皋,抗战时期开始发表作品。像中国所有正直的知识分子一样,他也经历了不少坎坷,当他50岁以后重登文坛时,已过了写诗的最佳年龄,但命运带给一个优秀作家的不是沉沦,而是唤醒和照亮。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耿林莽先生一直坚守在散文诗的创作现场,持续把他对历史、艺术、生活的思索呈现笔端。相继创作并出版了《耿林莽随笔》《五月丁香》《飞鸟的高度》《散文诗六重奏》《落日也辉煌》等多部作品集,以开阔的视野、大家的气度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散文诗界的地位。早在2014年,耿林莽先生就凭借《散文诗六重奏》入围鲁奖,2022年,再次凭散文诗《落日也辉煌》入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以96岁高龄刷新了入围者年龄纪录。

  读耿林莽的诗句,粗读以为细致秀丽,再读则猛然见风骨。粗读以为介于风景与心理之间的抒情散文,再读则猛然见深沉之哲理,及诗之骨头。以古希腊人文哲理观之,耿林莽是一位“悲剧诗”诗人,他总是在捕捉生命深处那最具有“落日英雄”形象的悲壮时刻。诗人听到了一种几乎能够定住混乱乾坤的力量,它屹立在门外,于芸芸众生中赫然突围,如大力神一般降临。这种形象在精神的抽象转换里,就如“猛然”间遇到诗神意志所化之伊甸,它是峭立的诗性自身之盛开,直如优昙花一般,见诸涅槃。更像“猛虎细嗅蔷薇”之时刻。

  思想深度和意象深度是耿老散文诗的灵魂,而强调纯洁、自由、艺术张力则使其语言浸染着与众不同的个性色调。读耿老的作品,常有冷艳的悲剧美和历史的纵深感。时而如一帧淡淡的水墨图,时而又如一幅色彩浓重的西方现代画,东西合璧,在诗里达到一种高度和谐。有人评价耿老的作品是“现代的语言,前卫的感觉,穿散文诗外套的先锋艺术。”如:

  古筝是一条鱼,在你手上游。

  历史是一条鱼,在音乐的水中哭。

  ——摘自《桑卡》  

  一个正直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而写作。耿老对散文诗始终坚持这样的观点:“作家若没有自己的声音,很难算成熟的作家;一种文体若不是充满各具特色的‘每个人的声音’。只是一腔一调,岂不贫乏得可怕?我的语言追求是质朴无华中的诗意美。我喜欢从鲜活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简洁、生动、亲切、有味的成分提炼为诗,并赋之以自然的音乐节奏、旋律、韵律、韵味……不留下点声音在世界上,我是睡不着的。”

  作为散文诗界的领袖人物,耿老的家曾接待过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作者,我是其中一位。第一次拜见耿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天,那时我在铁路沿线一个火车站工作,需要坐火车来青岛,几番转车后来到信号山路25号。那时正值槐花盛开,周围馥郁的香气四处弥漫,阳光下,“海鸥编辑部”的字迹斑斑驳驳。因为是第一次拜见耿老,上石阶时心里很有几分忐忑。那次和耿老认识后,我们常用书信交流,每次把诗稿从邮局寄出,就盼着耿老回信。耿老收到我的诗稿后,时间不长就会给我回信,他会在信中对我的散文诗提出修改意见。来青岛工作后,与耿老的联系就愈加紧密了。当年,耿老住在人民路的时候,我在宁化路住,穿过几条街道后,很快就到了耿老位于人民路的家。当年耿老的房子空间局促,我躬在昏黄的灯光下,向耿老当面讨教一些写作问题。

  耿老对我的写作有重要影响,也对我的作品特别偏爱,经常向有关杂志推荐我的习作。2010年冬天,我接到耿老的电话,他告诉我,“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要编辑一套散文集,委托我推荐四位青岛作家,我首先想起了你。你赶快整理13万字的散文……”后来,那套散文集推出了四位青岛作家的作品集,其中有耿林莽老师、金翠华老师、韩嘉川老师和我的作品。耿老在杂志上多次点评优秀的散文诗,其中在点评我的《船》时写道:“诗愈到后来,愈见深沉:海是梦境,船是苍茫,人在雪中的遥望,便有一种无根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我想,所谓诗贵含蓄,不仅是指语言功夫,犹在于诗境的营造,这章《船》,可推为典范。”

  我们经常谈到散文诗写作,耿林莽认为自己在这个领域做了三件事:一是散文诗创作,二是理论性文章,三是以“词话”的形式做了大量散文诗赏析。实际上耿林莽轻描淡写的“三件事”,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如今中国散文诗的面貌。耿老在散文诗创作的同时,也写了大量散文、随笔和文学评论。一部《耿林莽随笔》谈古论今、洋洋洒洒,睿智、机警又不失幽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曾在《散文诗世界》《散文选刊》开辟了《散文诗赏析》栏目,发表了大量当代散文诗赏析性文章;编辑了多期由中国新诗研究所主编的《中国诗歌年鉴》(散文诗部分),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当代散文诗的现状和实力。

  文学到最后写的就是一种修养。耿老除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外,对现代派作品的关注是老一代作家中所少有的。他经常提到博尔赫斯、里尔克、叶芝等外国诗人,并与国内诗人昌耀、西川、陈东东等有联系。昌耀和海子去世后,老人十分惋惜,写下了《哀思绵绵怀昌耀》和《海子歌谣》。我读过这两篇文章,我能感觉到他的手是在颤抖中完成的,在隐隐作痛的文字中,我体会到一个作家人性的光芒。诗坛正是有了耿林莽、昌耀这些优秀的老一代诗人,与欧阳江河、西川、陈东东、海子等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的共同努力,才构筑了当代中国诗坛的灿烂星空。

  耿老晚年写过一首《孤独》的散文诗:

  孤独,是面对虚伪坚持着一点真,

  孤独,是在浮躁中守住了一份静。

  孤独,是在冷风中的自我燃焚,

  孤独,是在千篇一律中保持自己的个性。

  我想,这首诗一定是他晚年独自站在窗口,望着西沉的太阳写下的。耿老90岁高龄后依然才思敏捷,思路清晰。我们在一起除谈论文学外,他时常会问我对于一些时局的看法,我如实地谈出自己的观点,他听了后总是微微点头,表示认可。老人晚年身体孱弱。每次去看望他,临别时他总是迈着颤巍巍的步子,一直把我送到门口。走到门口我会回过头来,伸出双臂拥抱一下他,以此表达对老人的爱意和敬重。此刻,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温暖。

  诗人必须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去突破商品经济的重围,这是耿老不断强调的一个观点。在珠海路那幢离海不远的公寓里,老人不断用诗歌诠释着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认知:

  飞鸟的口中,衔一根死鸟的白骨。

  这是她从死难的鸟群中叼出来的,

  唯一的拯救,唯一的温暖。

  要为它寻找,天葬的墓园

  天堂在哪里?永生的乌有之乡在哪里?

  飞鸟的翅膀张开,他在寻找……

  ——摘自《飞鸟的高度》  

  我常于闲暇或夜间默读他的诗作。这些灵光闪烁的诗句,火焰般温暖着海滨的冬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青报调查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关注
   第06版:人才在行动
   第07版:未来教育
   第08版:未来教育
   第09版:艺术青岛
   第10版:城市艺术
   第11版:青报读书
   第12版:琴岛
海水与火焰
黄永玉的“润格”和“酒鬼”酒
苏过侍父儋州
金家岭人(外二首)
青岛日报琴岛12海水与火焰 2023-12-25 2 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