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12:特4
服务企业典型做法
  ■市政府办公厅赴即墨区民营企业听取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方面的意见建议。
  ■市城市管理局对在建项目现场监督检查。
  ■市司法局推动成立市企业合规研究会。
  ■市行政审批局组建重大项目服务“金牌团队”。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打造的“‘人社发布’直播栏目”首次走进企业一线录制。
  ■市工商联召开青岛市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经验推广试点工作推进会。

  市政府办公厅:

  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市政府办公厅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增强城市发展动能、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简政放权释放制度活力

  规范行政许可事项管理,在全省率先发布市级2023年版行政许可事项清单,487个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并指导10个区市按时保质完成清单编制工作,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承接落实行政权力事项,组织有关部门、区市积极与省直部门对接,承接落实30项新增省级委托行政权力事项,数量位居全省首位。依法审慎向基层赋权,指导城阳区向高新区和轨道示范区赋权县级事项343项,为西海岸新区新增省级赋权5项,研究探索将涉及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领域的8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委托有关区市实施。

  加强监管维护公平秩序

  强化综合监管,出台《青岛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办法(试行)》,从源头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动城市管理等8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部门联合检查占比由往年的10%左右提高到50%以上。推进精准监管,在全国率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标准化建设工作,推动出台《全市市场监管领域服务型“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十五条措施(试行)》等规定,开展事前告知检查事项的“体检式”监管、事中精准检查的“靶向式”监管、事后帮助修复的“康复式”监管,对非重点领域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规范执法监督,在全省率先建立涉企行政执法监督线索移送“绿色通道”、执法监测、联席会议、联合调研“四项制度”,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青诉即办”平台联动机制,推动建立首批行政执法监测点。

  优化服务提升行政效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2023年青岛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要点》,确定10方面35项重点任务。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提升行动,组织相关部门、区市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和清单编制等工作,推动成果上网运行实现“同标同源”服务,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5年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第一梯队。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高标准建设智慧审批平台,创新打造审批服务全流程数字化场景。

  市城市管理局:

  打造“四季如春”营商环境

  市城市管理局围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聚焦“六大专项提升行动”“六大步骤”,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城市管理领域“四季如春”的营商环境。

  推进“访千企联万家”

  组织全市城管系统推进“访千企联万家”走访服务活动。目前累计走访1219家企业;梳理解决205个企业反映的问题,走访10154家商户,帮助解决管道天然气安装等641个问题。

  提振小微企业经营信心

  制定用气报装优惠政策,为工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轻经济压力。目前,青岛能源集团、港华燃气、新奥燃气、埃维燃气等18家管道燃气企业制定了用气报装优惠政策,共为全市600余家小微企业用户减免用气报装相关费用1400余万元。

  社区管理与城市治理联动

  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区(市)物业主管部门、属地镇街和社区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促进企业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与社区开展“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区、街物业主管部门、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代表、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协调运行机制。引导物业服务企业通过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提供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实现一键预约、服务上门。指导企业着力打造智慧物业服务,创新“1+3+N”智慧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线上小程序可为小区居民提供一键缴费、报事报修、订制家政等增值服务;同时还可提供政务直办、投诉咨询直达快办等外部服务,实现了社区管理与城市治理的双向联动。

  开展“执法保障服务月”活动

  开展“执法保障服务月”专项活动,向256家建设企业发放《致建设企业一封信》,组织56家建设企业召开服务座谈。重点对市北区老四方工业区、李沧区重庆路两侧东片区等项目开展点对点的对接服务,协助解决项目推进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41件。组织召开10余次新开工建设单位对接会和专题培训会,培训建设单位50余家。

  市司法局:

  践行司法为民 服务中心大局

  市司法局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全面贯彻落实“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以高水平法治服务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强制度供给能力

  推出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22条措施,建立优化法治环境年度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推动修订《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完善创业创新、财税金融、市场开拓等制度措施。修订《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突出科技奖励的价值导向,优化调整奖励类别,完善提名、评审和监督流程。成立企业合规工作指导处,出台加快推进企业合规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民营企业合规建设。

  深化包容审慎监管

  出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办法(试行),深化省涉企执法阳光监督试点,推动“综合查一次、一次查多项”,对全市773家企业实施联合检查。试点推行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联动机制,对7.6万条行政执法投诉数据进行回溯分析,提高行政执法群众满意度。建立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四项机制”,设立全市首批商会行政执法监测点,开通问题线索快速流转“绿色通道”。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市级可承诺证明事项扩容至643项。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组织开展全市“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指导多领域制定不罚、轻罚清单,推广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全市行政执法单位办理不罚、轻罚案件3300余件,减免罚款5600余万元。制定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办法,累计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420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

  提升涉企服务效能

  建成“政府法治一张网”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三级政府法治业务“线上办”“移动办”,入选“2023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司法创新案例”。组织惠企法律服务团队“问需于企”,走访3000余家企业和商协会,宣讲解读惠企政策800余场次,解答法律政策咨询近10万次,提供合法性审查3.9万余次,协助企业融资或享受奖补资金5000余万元。组建市企业合规指导服务团,指导成立2个企业合规研究院,推动成立市企业合规研究会,推动合规服务团与60余家商协会结对。

  市行政审批局:

  坚持用户思维 聚力改革创新

  市行政审批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各项工作的“总牵引”“牛鼻子”,以企业和群众体验感满意度为标尺,深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全面助力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支持鼓励企业家建言献策

  优化营商环境“三支队伍”结构,实现区市、24条重点产业链和各类型组织形态的三个全覆盖。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收集“三支队伍”围绕“六个环境”提出的78条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意见建议,作为“营商环境3.0版”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参与服务民营经济各项活动,搭建“青岛营商环境会客厅”,搭建常态化政企沟通平台。

  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面向新开办企业发放开业大礼包,免费提供四枚印章,年节省成本约8000万元,搭建“青易办”签署中心,每年提供65万次电子签署,助力行政审批、政策兑现、政府采购等事项“零跑腿”,推出延时服务全时办、志愿服务暖心办等服务举措。推出企业变更登记网上“六步联办”等改革举措,落实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跨区迁移服务,创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工作室,为各类民营企业定制110余个疑难业务办理方案,审批31个特殊企业名称。启动初创企业政策服务日活动,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社保联检改革,建成全国首个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平台,航运企业从设立到运营的时间缩短至30天以内。

  用心用情解决办事堵点难点

  挑选60余名核心业务骨干组建重大项目服务“金牌团队”,为重点产业项目等提供“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线服务、一项一策、一体推进、一帮到底”的全链条审批服务。实现所有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全流程电子化,推行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投”改革,年均为交易主体节省近500万元;大力推行电子保函,取消服务类、采购类交易项目投标保证金,年均释放流动资金约75亿元。在全省率先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告知承诺制审批实施方案,审批时间缩短20余天。目前社会投资房地产项目拿地后最快7个工作日即可开工,项目验收时间压减至12个工作日以内。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组合拳”破解用工难、用工贵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聚焦企业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多措并举满足市场主体用工需求,助力我市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强化稳岗保供,支持企业稳定生产

  多举措助企纾困,推进“直补快办”,今年1-9月累计发放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3.01亿元,稳定就业岗位3.63万个。加强政银协作,为我市小微企业提供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服务,今年1-9月为190户企业发放“青岗贷”10.44亿元。高频次招聘稳岗,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线上+线下”招聘平台作用,今年1-9月累计举办720场招聘活动,发布38.6万个招聘岗位,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需求。跨区域劳务协作,打造“青定山海”“青陇一家亲”等具有青岛特色的劳务品牌,今年为定西、陇南两地培训脱贫人口3779人次,吸引劳动者来青就业5562人次,有力推动了协作地区劳动者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深化产才融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创新人才分类培育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培养青年优秀人才,今年1-9月份发放“金种子”人才培养经费256.2万元,认定研究生实习基地224家,为447名(次)实习人才发放生活补贴281万元。加大产培融合力度,聚焦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和十大产业园区需求,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67万人次,为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围绕海内外知名高校、省内重点高校、在青高校三个圈层,今年1-9月份组织超6000家次单位赴国内外高校举办130余场招聘活动,发布人才岗位需求16万个,累计收取简历10余万份,引进首次来青青年人才10.57万人,同比增长2.99%。

  优化服务保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机制,对重点企业建立“一人一企、一企一策”服务机制,打造“1+3”(专班+区市、街道、社区)用工服务专员梯队,梯队规模达到400余人,今年1-9月份为1518家企业提供政策落实、招聘对接等用工保障服务。搭建“全链条”扶持创业平台,推动创业资源开放共享,打造青岛市创业赋能中心,丰富创业服务活动,今年1-9月份共扶持创业2.88万人,引领大学生创业7331人。推动零工市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打造“零工之家”特色品牌。

  市工商联:

  开展“四为”专项行动

  市工商联主动担当作为,坚持“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业绩过硬”标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主动作为,不断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发力,创新开展“为企业拓市场、为企业融资金、为企业引人才、为企业解难题”专项行动,推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为民营企业拓市场

  通过海尔卡奥斯、柠檬豆、优材优建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线发布产品信息,帮助逾万家民营企业匹配市场资源、拓宽销售渠道,推动企业创新运营模式,改善营销方式。发挥青深企业家联谊会、胶东经济圈商协会联盟等商会的平台优势,推动企业合作,促进供需对接。通过参加展销会、“直播带货”等方式,多措并举为企业拓市场。今年以来帮助企业实现订单6亿元。

  为民营企业找资金

  通过走访调研、实地勘察,深入了解民营企业融资状况,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高效性。与中国人民银行等签署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战略合作协议,累计为1100家民营企业解决逾28亿元的融资需求,举办“金融服务区市行”等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量身定制”授信方案。举办“每月一讲”企业家大讲堂,组织企业参加资本市场培训,帮助企业增强运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

  为民营企业引人才

  联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组织开展线上“民营企业送岗”直播活动,组织有用人需求的企业到“双一流”高校举办招聘会。联合人才集团开展专项行动,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协会、商会作用,建设涵盖招聘、培训、测评、推广等人力资源产业全链条的服务平台,精准连接人才供应链与需求链。今年以来帮助民营企业引进7600多名人才。

  为民营企业解难题

  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举办多场市委、市政府与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代表座谈恳谈会议,建立健全沟通成果督办和反馈机制。开展法律护航活动,落实与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深化与公检法司等部门服务民营企业协作机制,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青报调查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城事·专题
   第06版:健康
   第07版:专版
   第08版:青报公益
   第09版:特1
   第10版:特2
   第11版:特3
   第12版:特4
   第13版:特5
   第14版:特6
   第15版:特7
   第16版:特8
   第17版:特9
   第18版:特10
   第19版:特11
   第20版:特12
服务企业典型做法
青岛日报特412服务企业典型做法 2023-11-07 2 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