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3:要闻
~~~陆治原宋军继参加
青岛出台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周乃翔郭婷婷曾赞荣宋军继赵豪志参加
~~~青岛市级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增至20家,首批10家赋能中心累计诊断994家企业,推动230个数字化改造项目
青岛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盯着项目干、围着企业转、跟着群众走——~~~
~~~——青岛历史城区系列调查之五
面向未来,历史城区如何再发力
——青岛历史城区系列调查之五
  更新改造后焕发生机的老城区俯瞰。 邢志峰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王萌  王凯

  作为回应青岛百年历史呼唤的宏大命题,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既要解决老城区现阶段的发展瓶颈,又要实现城市功能与人民需求的高度耦合,还要通过不断汇聚新发展要素实现“进化”。在保护更新成效初显的前提下,青岛历史城区还需在哪些领域再发力?来自建筑、历史、文化、城市规划等多领域的专家提出他们的观察和思考。

  要素资源重新优化配置

  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不是简单的建筑修缮,而是要通过一次更新,重新优化配置老城区的空间、产业、人口、历史、文化、生态等资源要素。这是一次动员各方资源的系统性工程,更要强化顶层设计,探索适配本土历史特性和发展现状的征收、规划、审批、财税、金融等配套体系。

  青岛市工程咨询院社会事业咨询研究部副主任王远参与中山路片区的历史城区更新,他认为,上海、广东是青岛在历史城区更新领域的对标城市和省份。“例如广东起步早,已经通过立法明确了各部门应承担什么责任,把制度上的障碍打通,青岛可以借鉴。”

  “历史城区更新要有整体性统筹规划,如果每个片区各干各的,容易形成业态重叠,前期如果没有充分考虑招商业态,则可能造成房屋空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分部规划二室主任张帆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他们团队为市南区历史城区做整体层面优化提升的动态跟踪服务,并在业态模式方面做针对性评价,为系统决策提供参考。

  更新的目标之一是对原有空间、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在这过程中应如何平衡保护与利用、个性与共性、活力与品质的关系?

  曾获评山东省优秀建筑师称号的王子岩表示,历史城区更新要谨慎而行,不能为了改造而改造,要在充分调研及确定其基本功能后,再开始系列更新行动。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当尺度地突破与创新,提高空间品质,展现区域发展个性。项目植入时,也应避免过度商业化,多考虑文化的延续性。

  王远认为,历史城区更新实质是社会资源整合,市场的眼光更敏锐也更长远,要通过多方利益联动推动历史城区更新。“没有人的历史城区没有活力,要导入产业人才,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一定政府主导,而是要更多发动市场主体,比如上海思南公馆导入的思南书局等文化产业载体,都会定期举办活动吸引人气。”王远介绍,在与一些金融机构交流的过程中,他发现青岛欧陆风情的建筑对于金融机构有吸引力,上海历史城区范围内的不少老房子中,很多是金融总部,“高端服务业如果能植入历史城区,那对老城的带动作用将更加凸显。”

  探索“文化+商业+社区”运营模式

  历史城区应是多元的、包容的街区,既是都市性又是社区性的。

  上海市中心历史风貌区——“梧桐区”主打商居融合,这里是除了摩天大楼之外世界认识上海的又一窗口,也是展现上海市民生活的宝贵名片。针对“上海武康路蝴蝶结阳台火了之后,住在这里的居民不敢开窗”等类似情况,上海相关部门将重点放在“保留、提升居住功能的同时,平衡好商旅文融合发展”。这种“留人”和发展模式,是“老城区”“更年轻”的活力路径,也给青岛历史城区更新以启发。在采访过程中,多位专家也都呼吁“保留部分原住民”。

  王远表示,青岛历史城区与上海新天地、成都宽窄巷子等最大的差异就是,新天地和宽窄巷子所在地周边人口密集,本来就是市民经常去的地方,但青岛西部老城区在过去二三十年中,人口大量迁移,一旦到了旅游淡季游客变少,本地人又缺席,这块区域就会空出来,变得冷清。

  “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是个世界性课题。意大利中世纪的一些房子距今四百多年了,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包括政策上的财政补助、就业便利等一系列措施,让老城区的流失尽量慢一点。”一位接受采访的岛城文史专家表示,流失是必然的,但是尽量让它慢一点,这样社区内的居民年龄、背景才能处于一种交错状态,让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得以流传。

  “青岛历史城区在硬件设施和配套、消费能级等方面无疑需要提升、吸收新鲜血液,但并不意味着要‘大换血’。”青岛城市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邓夏提出,原住民是历史城区发展的原动力,历史城区若单纯以商业引流需要时间,且单向拉力本身非常“耗力”,有部分长居于此的原住民就意味着保有驻地人气。除此之外,原住民们往往特具“主人家”本色。

  “我带领学生调研里院时,很多住户乐意跟我们分享故事,他们热情好客,令人难忘。现在部分街区提出‘串里串院’,鼓励商户们尽量打开院子空间,让市民游客走进里院,这个想法非常好,但主体身份的转换会带来体验上的微妙变化:过去游客和住家互为风景,现在‘住户’变成‘工作人员’,游客和引进的商户很可能双方都会处于‘不自在’的状态。”邓夏解释,游客喜欢真实的烟火气,被真实的当地生活打动对游客来说是一种深度满足,会沉淀为长久的旅游记忆,并在口口相传中为青岛老城区塑造良好声望与口碑。

  “探寻和感受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已成为当下年轻人旅行的新选择,适当保留原住民和原生态的改造,才是成功的改造。”王子岩表示,城市更新的本质是改善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历史城区更新是城市生态的更新,不应仅有商旅文这一层面,它应该是一个包容多元的社区,可以尝试打造“文化+商业+社区”的运营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9日发布的《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青岛明确提出,对于尚未启动征收的历史文化街区,不再继续采用大规模迁出居民的模式,以“抽户”方式适当疏解人口,在保留一定数量原住民的同时增加户均居住面积和院落公共空间,提高生活品质。

  可经受千万人不断解读

  赓续历史文脉,既要承接当代价值,还要链接未来。

  采访过程中,当记者分别问起历史城区如何做好“未来”文章时,有的专家强调“历史”,有的专家强调“文化”,有的专家则强调“人”。又或许,一个真正超越时代的历史城区,永远不会局限于单一维度,它是可以经受千千万万人不断解读的符号。

  “历史是实在的,是各种幸福和痛苦历程的痕迹,虚拟化、片段化、舞台化不是建立一个新历史的基础。历史城区要避免做一些夸张的、毫无生命感的内容,而是想办法提供刚性服务和特色服务,持续保持本地居民注意力。”上述文史专家认为,历史街区在努力提升活力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并展示好老城区的历史与文化,不能为了追求“眼球经济”而掩盖住建筑上传承多年的价值要素。

  王远则强调,历史城区要更多地围绕“人”做文章,“各个片区内要导入什么产业?这些产业能承载什么样的人、吸引什么样的人?一定要围绕这些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提前做好要素统筹。”

  在全国各地都在加大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力度的背景下,青岛老城区又将如何突围?受访专家也都提到,历史城区最怕“千城一面”,青岛历史城区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和辨识度。“上海新天地有她的海派神韵,成都宽窄巷子也好在其不失本来味道,青岛固有的‘山海城’特征和近代独特历程也使得青岛之为青岛。”邓夏建议,历史城区应该培育自身的文化IP。“比如乌镇戏剧节已经成为乌镇的一张名片,每年戏剧节都一票难求,大家会奔着剧目、主创者或是团队而去,再逛一逛古城。这时,戏剧节就成了历史和现代、未来的链接,这给我们以启示——青岛应当植根于历史文脉,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元素,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文化IP。”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封二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青岛日报聚焦
   第06版:国内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倾听与商量
   第09版:清廉之岛
   第10版:工赋青岛
   第11版:青报公益
   第12版:法治
林武会见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会长
加快重大项目招引落地 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省部领导会见参加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重要嘉宾
“赋能中心”扩容,加力提速产业数字化转型
以政务服务创新带动办事体验提升
面向未来,历史城区如何再发力
青岛日报要闻03面向未来,历史城区如何再发力 2023-10-11 2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