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通讯员 林泽磊 刘学刚
本报9月3日讯 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离不开自然气象服务的支持。近日,市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发布了《青岛市生态气象公报(2022)》,这是青岛首次发布生态气象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全市平均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43.2,达2000年以来第二位高值;全市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2.5%,达2000年以来第三位高值,其中浮山森林公园植被覆盖度呈增大趋势,2022年较2013年增加了5.2%,全市生态质量整体向好。
根据气象卫星监测分析,2022年全市平均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43.2,全市56.9%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等级为好,较好及以上等级占比为76.8%,植被生态质量总体较好。而从更长的时间尺度来看,2000年以来,全市平均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达第二位高值,其中平度西部主要大田作物区域、平度北部、黄岛中部和崂山等山地丘陵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明显改善,好于其他地区。
所谓“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是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覆盖度为基础的综合指数,能够反映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功能和覆盖状况的定量数值,数值越大表明植被生态质量越好。
“2022年全市气象条件较好,大部分地区水热条件利于植被生长,加快了植被恢复进程,促进全市植被生产力和覆盖度的提高。”市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气象条件利好,加上青岛一直以来实施了植树造林、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生态工程,促进生态质量持续改善、整体向好。
生态质量持续改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2000年以来,全市平均植被覆盖度呈增大趋势,2022年全市平均植被覆盖度比2000年至2021年平均值偏高3.5%。2022年,产芝水库水体面积为38.1平方千米,为10年来最大值,较近五年平均值增加14.1平方千米。2000年至2022年,全市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十年每平方米增加38.1克碳,2022年全市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为每平方米613.4克碳,为2000年以来第四位高值。
经过持续整治改造,浮山森林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胜地。卫星遥感监测显示,浮山森林公园植被生态质量持续改善。2013年至2022年,浮山森林公园植被覆盖度呈持续增大趋势,由2013年的67.6%增加到2022年的72.8%。从气象条件来看,浮山森林公园所在青岛市区年平均降水量为732.3毫米,2022年降水量达到1332毫米。
《公报》是以青岛市国家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依据,结合重点区域高分卫星数据,对青岛2022年生态气象条件、植被生态质量、森林水库农田等生态系统和生态气象灾害开展监测评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