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贞 毛振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成为当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青岛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同时又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实施过程中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我市应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和扩大内需,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产业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努力实现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更好统筹供给侧改革和扩大内需
产业发展优化供给,扩大内需增加需求。当前,为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变化,我国正在实施扩大内需发展战略,依托国内的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把发展的重心放在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点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求扩大投资,稳步提升产业发展实力,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的理想状态是实现供求适配即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最后统一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我市应当紧紧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机遇,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推动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主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全社会重视实业、崇尚制造的氛围更加浓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供给侧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青岛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产业发展优势明显。2022年,全市聚力发展24条重点产业链,一批引领性产业项目快速突破,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高,蝉联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十强,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一是优势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总投资130亿元的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开工建设,海信电视机出货量跃居全球行业第二位。中车四方研制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成功下线,轨道交通关键装备产业园一期竣工。总投资130亿元的奇瑞超级工厂实现整车下线。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交付使用,世界最大的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建成交付。二是新兴产业加快突破赶超。我市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虚拟现实、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3个园区挂牌运营。总投资81亿元的京东方移动显示模组制造工厂、总投资160亿元的融合光电显示新材料项目顺利投产。歌尔微电子智能传感器生产基地全面达产,小鸟看看研发运营总部落地。世界500强医药企业阿斯利康区域总部投入运营、吸入气雾剂项目开工建设,威高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签约落户。在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现代服务业也在加快提质升级。2022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金融业加快发展,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49万亿元、2.67万亿元,增长12.2%、11.6%。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2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79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800亿元。海铁联运量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尽管全市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进一步丰富,但是供需之间依然存在要素配置效率不高的现象,即供给侧推出的产品和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抑制了内需的持续扩大。对此,迫切需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需求侧管理,使供给侧和需求侧紧密衔接,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增强投资对扩大内需的关键性作用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增强投资对扩大内需的关键作用,这既是遵循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再生产循环运动规律的选择,也是由我国经济运行的现实矛盾所决定的。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好投资对优化扩大内需的关键作用,是促进经济企稳向好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应当积极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确保扩内需保增长的目标顺利实现。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积极支持和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既能促消费惠民生又能调结构增后劲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为例,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显示,参考国内外关于住房年折旧率2%的通行做法,未来五年,我国城镇住宅拆迁改造需求将超过30亿平方米,占总体住房需求的三分之一左右。2022年,青岛启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开局之年各项工作全面起势、成效显著。下一步,我市应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例如官路水库等重点项目;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加快谋划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完善滚动接续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储备项目质量;加强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推动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发挥产业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适度增加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投资的力度。产业领域的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主要地位,可有效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同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制造业投资对国民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第二,通过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健全制造业高端化标准体系,实施“青岛制造”品牌提升工程;第三,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青岛通过推动重点领域、重点方向以及技术改造投资,加快新旧动能迭代更替步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例如深入开展“工赋青岛”行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市“灯塔工厂”增加到3家,居全国第2位;3家企业入选国家首批“数字领航”企业;完成10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8.3%;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新建5G基站1万个、总数突破3万个。当前,我市应进一步提高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实现“精准滴灌”。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推动市属金融机构加强“逆周期调节”,建立市属金融机构“逆周期考核机制”。建议建立和完善疫情期间的特殊考核机制,强化尽职免责,推动帮扶企业资金尽快精准投放。加强大数据技术在“金融托底”中的运用。探索财政资金分担金融风险的可行方案等。
增强消费对扩大内需的基础性作用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扩大消费,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基础是经济体内部可循环,前提是国内有较大规模的消费需求可以消化巨大的经济供给。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在就业、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综合施策,构建一个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释放消费需求,改革消除影响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提升的体制障碍,建立扩大消费的制度和机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国内市场一体化。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应当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推动,加快实施,早见成效。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提高吃穿等基本消费品质;加强引导、强化监督、支持创新,推动增加高品质基本消费品供给,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倡导健康饮食结构,增加健康、营养农产品和食品供给,促进餐饮业健康发展;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促进免税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民族品牌加强同国际标准接轨,充分衔接国内消费需求,增加中高端消费品国内供应;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健全新型消费领域技术和服务标准体系,依法规范平台经济发展,提升新业态监管能力;发展新个体经济,支持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经营模式,鼓励发展基于知识传播、经验分享的创新平台,支持线上多样化社交、短视频平台规范有序发展,鼓励微应用、微产品、微电影等创新。 (作者单位:青岛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