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12月10日讯 近日,随着气温逐渐走低,平度市迎来了独特而喜人的“冬收”季节:在白沙河街道巡寨村的草莓园里暖意融融,红彤彤的草莓抢“鲜”上市,成为冬季限定的甜蜜;在李园街道马家沟芹菜核心产区,“上过天下过海”的马家沟芹菜绿意盎然,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芹香”。
巡寨村草莓抢“鲜”上市
在巡寨村草莓大棚内,一垄垄草莓苗生机勃勃,绿油油的茎叶下,一颗颗红艳艳的大草莓“探”出头来,诉说着丰收的甜蜜。果农们在田垄间忙碌着,有的忙着采摘草莓,有的负责管护草莓苗,一幅丰收“莓”景呈现眼前。
“虽然是头茬果,但是草莓味道十分可口。现在售价在每斤35元左右,一天能摘七八十斤,大概10天后,草莓就能大量上市,平均每天能摘300斤。我这个棚大概有两亩地,去掉成本,每亩地的收益在5万—6万元。”种植户张丰杰高兴地说。
三分种,七分管。优质草莓是种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据了解,巡寨村的草莓已有20年的种植历史,质量和产量日趋提高。果农们从翻地打埂、选苗移栽,到水肥一体化种植以及棚内温湿度控制,精耕细作,为了增加口感还采用蜜蜂授粉,确保草莓纯天然、自然熟。正因如此,巡寨村的草莓个头大、味道甜,吸引了众多回头客。
巡寨村书记孙海兵说:“为了市场营销和大众口味,我们在种植‘甜宝’草莓的基础上,今年特意引进了‘香野’‘梦之芙’草莓和“梦之莹”白色草莓等品种,扩大了销售渠道,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
“今年的草莓质量好、品种多,收购的草莓基本上发往各大一线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一天大概能发500斤。”白沙河街道草莓收购商裴京涛说。
青岛早报记者了解到,草莓从种植到管护、采摘、包装都需要大量人力,这让周边村民有了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对此,东李戈庄村村民刘女士深有感触:“从草莓苗移栽到疏果、采摘、包装发货,有活就会叫我来,一天能收入100块钱,都是当天现结。大棚离家近,照顾家庭、接送小孩也方便。”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白沙河街道草莓种植基地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共同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形成了“种植+休闲农业”一体化经营模式,成功地将草莓种植发展成为现代产业的一张特色名片,同时,吸纳妇女等劳动力到大棚务工,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既丰富了群众的“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马家沟芹菜亩产万斤
走进平度市李园街道马家沟芹菜核心产区的一处基地,大棚内数十名工人手持镰刀,穿梭在翠绿的芹菜丛中砍收、剪根、打捆、装箱……绘就了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
“今年的芹菜长势非常好,从收获情况来看,亩产达万斤,尤其是8月底移栽以来,雨水偏少,所以芹菜的品质格外好,口感更加甜脆。”马家沟芹菜基地的种植户刘晓英说。
“目前我们主要通过超市、中高端酒店以及线上进行销售。”青岛马家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葛学海告诉记者,在超市销售的马家沟芹菜,一般每份350克,售价9元左右,礼盒装的价格则从28元到298元不等,在市场上深受欢迎。
芹菜长势喜人,芹菜种植户心里乐开了花。“今年我种了30亩芹菜,因为下半年雨水少,收成好,亩产量接近10000斤,在市场上也卖得比往年好。”种植户贾书忠一边忙着收获,一边喜滋滋地说道。
马家沟芹菜作为平度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色泽黄绿、叶柄空心、嫩脆清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截至目前,马家沟芹菜种植面积6000多亩,产量3000万公斤,年产值达1.2亿元,带动种植户增收约2400万元。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姜丹宁 通讯员 杨璐瑶 丁梦瑶 袁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