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8月1日讯 又一个“世界纪录”在青诞生!近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成功为一名“800克多一点”的超低体重早产儿开展了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开创了超低体重早产儿该类手术国内先河。经医学科技查新,该手术为全球最小体重早产儿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成功案例。
超低体重早产儿出现窒息
今年6月中旬,胎龄仅24周的青宝(化名)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出生时体重仅有670克。出生后,青宝就出现了窒息,虽然经医生抢救后复苏,但是始终依靠高频呼吸机的较高参数维持。心脏超声显示患儿动脉导管未闭,心衰指标升高。
据介绍,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连接心脏主动脉及肺动脉的一根重要血管,来自母亲的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它在胎儿体内循环。健康足月婴儿出生后不久该血管闭合,若没有自然闭合,称为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持续开放,会严重影响早产儿的消化功能、呼吸功能及心脏功能,从而危及生命。面对这一情况,必须要在早期闭合动脉导管,这样才能使体肺循环血量达到平衡,促进早产儿肺脏发育、改善心脏功能,同时避免长时间机械通气造成相关肺损伤。
“相对于各类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是早产儿易发生的问题。由于青宝是超低体重早产儿,为他做手术需要格外慎重。”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团队的专家介绍,药物治疗通常是治疗的首选方案,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传统方式为手术结扎,但术后并发症多,而且存在对发育不良的肺造成损伤的风险。因为患儿太小且血管很细,采取一般的封堵术没有合适的介入器械,无法经外周血管施行,且有可能造成放射线辐射损伤等问题。
手术团队采用最新技术
面对患儿的病情,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多次组织新生儿监护室、心脏中心、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提出了采用“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这一国内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最新技术。“患儿具备手术条件,并且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该院专家指出,相比传统的外科手术,微创介入有三个优点:第一,减少手术创伤,微创介入封堵通过导管技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第二,并发症较少,微创介入封堵通常伴随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和出血;第三,婴儿通常可以更快地恢复并出院。
随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专家团队通过呼吸机等治疗手段对患儿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准备。专家介绍,“患儿体重增长到800克多一点时,依然伴有心力衰竭的情况。”7月25日,心血管专家泮思林教授带领麻醉科、新生儿科团队,成功为患儿实施了早产儿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手术不到1小时就顺利完成。术后,患儿安全返回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呼吸等情况,帮助患儿避免术后并发症。目前,患儿恢复良好。
就早产儿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和报道发现,今年5月份,国内某医院曾成功为一名体重1400克的早产儿开展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图片由市妇儿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