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凤
我常常来到城市的边缘地带,避开灯光,观察夜空。晴朗的夜晚我观察星星,用肉眼区分它们的位置和之间的距离、关系;有月亮的夜晚我欣赏月亮的盈亏,想象它在天文望远镜里的样子,想象当年第一次被发现“月闪”时的情景。我原本也喜欢夜色和星空,但是现在呈现在眼前的夜空与以往不同,这与我正在读的一本书有关。
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我会对一本天文科普书如此着迷。如今,这本书作为我的枕边书已经两个多月了,无论整体阅读还是对个别章节的精耕细研,一直收获不断。这就是《流星观测指南:手把手教你零基础观测和拍摄流星》。与其说我对一本书着迷,不如说我被这本书带领着对星空着迷,对看似遥不可及的天文科学着迷,对宏阔的宇宙着迷,它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流星观测指南:手把手教你零基础观测和拍摄流星》共十五章,从流星、流星体、陨石、流星雨等大众最熟悉的简单的定义讲起,一直拓展到专业领域。书中有如何根据流星雨活动时刻表分析、筛选流星的可观赏价值的方法,又有先进的流星观测仪器如八木天线、射电望远镜等光学设备仪器的介绍。在序言一中,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天骥说:“这种针对某一个天体或者某一个天文事件所展开的攻略式图书目前在国内是非常少见的,这正是它的宝贵之处……有了这本书,我们就不会再傻傻搞不清流星的前世今生,读了这本书,我们就可以好好地探索流星的来龙去脉。”
《流星观测指南:手把手教你零基础观测和拍摄流星》的作者是青岛艾山天文台台长周昆,他用了二十多年时间观测、研究流星,并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总结成书。这本书的核心是教授初学者如何观测和拍摄流星,内容涵盖了与流星相关的所有知识。书中介绍了流星基础知识,流星观测的意义和观测的具体方法,解析了大量的流星观测的专业问题。书中对流星的认知有独到的观点,更有大量的观测实践指南。它由浅入深地讲述如何分析流星雨的可观赏程度,流星的最佳观测方法,纠正了大众的认知误区,作者观测流星的实战经验和对新手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的指导,还有陨石的鉴别以及古籍文献中记录的流星和陨石等相关内容。
周昆是一位天文研究学者,也是一位执着的天文科普达人。他自童年时就对天文学痴迷,少年时立志于此并开始收集资料和观测记录流星。在他观测、研究流星的二十多年里,将流星的科学知识汇总整理,并对一些大众错误认识进行了勘定。他用了十多年时间在大山里一边做流星监测等科研,一边做天文科普活动。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书籍是他科普内容的一部分。2021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月球观测指南》。这本书给出了系统的月球观测指导,还介绍了100位天文学家,以及许多网上都查不到的珍贵资料。这本关于月亮的天文百科全书,已在学习强国平台全文音频热播。近几年,他建起了国内唯一的流星博物馆,并成为胶州本地第一个学习强国线下互动空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李广伟则从更高的科研角度如是评价这本书和周昆的工作:他的青岛艾山天文台牵头建起全国流星监测网,填补了国内流星监测空白。在此基础上,艾山天文台流星监测网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广伟团队合作了流星观测项目“罗扇项目”。根据他的提议建设的火流星数据上报系统正式入驻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在《流星观测指南:手把手教你零基础观测和拍摄流星》一书中,这些领域的进展都有所展示。
这本书中有大量的图片,都是由周昆自己拍摄,一幅天文图片的形成时间非常长,有的需要拍摄几年才能完成。书中的珍贵图片几乎就是一个流星资料博物馆。书的最后一个章节,是青岛艾山天文台全国流星监测网部分站点火流星赏析。几十幅罕见的流星光谱图片展示了近几年流星监测拍摄的成果。流星在天空中虽然转瞬即逝,但是这些追星星的人却捕捉到了它们的珍贵影像,给流星研究留下了宝贵资料。
通过这本书,我打开了仰望星空的别样姿态。之所以喜欢这本书,因为它的门槛低,低到零基础可读可学,操作性极强。天文爱好者会在这本书中的引导下,视野和操作都将极速提升,甚至成长为新一代天文科研人。
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流星的来处和去处,更知道了研究流星的重要意义;读这本书,我知道了肉眼看流星的知识储备,古人是怎样科学观测宇宙星辰;读这本书,我知道了当下先进的科学观测仪器,正怎样探测宇宙的秘密,为人类认知宇宙增添力量;读这本书,我知道了那么多天文爱好者把爱好变成了科研数据,为国家的科研默默做贡献;读这本书,我相信了“在家当天文学家”的可能性,对我们的天文科研充满更大的希望……
一本书既能给予知识,又能打开视野和境界。我想,有多少人会通过读这本书,从俗世中抬起头来仰望星空?仰望星空的人越多,我们的民族眼界就会越高,科研力量就会更强,国家就会更强盛。
作者简介:张金凤,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