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和打击力度,为民众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崂山区市场监管局日前开展罚没物资集中销毁活动,对两年来查获的不合格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等罚没物资集中销毁。
聚焦民生重点领域
本次集中销毁涉及15个案件、21个品种,货值约9万余元。集中销毁前,执法人员对物品逐一清点,统一登记、装运、进行无害化销毁处理,防止不合格产品处置不当污染环境,或重新流入市场造成隐患。
崂山区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服务型执法理念,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紧紧围绕与民生相关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商品,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重违严惩。
崂山区市场监管局集中执法力量在重点区域,重点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食品店等开展专项稽查。2022年以来,加强平台大数据动态分析,通过产品质量检测、消费投诉等渠道梳理汇集违法线索,共立案169起,罚没款29万余元,移交司法机关1起,曝光案件1起,民生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聚焦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崂山区市场监管局以投诉举报和日常监管细节为线索,以集中查办大要案件,始终保持对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零容忍”的高压态势,敢担当、出重拳,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热切期盼,2022年以来,办理食品违法案件90件,罚没款41万余元。
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食品安全领域是市民普遍关心的,在前期执法中,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某检测机构对崂山区某饭店经营的油条进行监督抽检。通过检验,该饭店油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项目不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当事人原本使用其集团公司统一配送的无铝泡打粉制作油条,因当日无铝泡打粉用完且集团公司无法立即配送,所以当事人临时自行采购了两桶含铝泡打粉,用于制作油条。由于工作人员对新购泡打粉成分不明确,依然使用了原来的添加标准,致使制作出的成品油条铝含量超标。
当事人虽非主观故意,但客观上构成超限量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事实,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属于经营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的违法行为,且当事人制售的油条铝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较高,属于危害人体健康应从重行政处罚的情节。根据法律规定,同时参照《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崂山区市场监管局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罚款65000元,并没收违法所得24元。
聚焦药械市场安全
崂山区市场监管局深入排查,集中整治药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针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药、网络非法销售为重点,对药化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开展检查。2022年以来,办理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相关案件85件,罚没款13.9万余元,办理大要案10起。
下一步,崂山区市场监管局将以全面落实服务型执法要求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执法工作精细化、全面化、规范化。深入排查民生领域风险隐患,强化校园周边重点区域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加强母婴和老年人特殊群体用品等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整治,维护市场秩序,为广大群众营造放心消费的良好环境,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础。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首席记者 张译心 通讯员 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