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7日讯 今年是青岛市低效片区攻坚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23年度,青岛谋划建设项目350个,其中续建202个、新建148个。在青岛市划定的10个重点低效片区中,城阳区有3个,分别是楼山区域北片区、白沙河北岸区域、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及周边区域,总面积130.8平方公里,占全市重点低效片区面积的56.9%。面对如此重的任务,如何让低效用地真正“活”起来?城阳给出了答案:“向存量要空间、要效益”,创新推行拆迁整理、环境提升、滚动开发、产业导入“四级联动”开发模式,推动低效片区(园区)蝶变升级,助力产业能级提升。
记者前往位于城阳区流亭街道的青岛众瑞智造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这里曾经是一片低效闲置用地,连续多年亩均税收为零。2022年,街道决定激活低效片区,导入产业项目,同年,该项目开始落地建设。目前项目一期已经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正在进行二次装修阶段。全部建成以后,将为这片土地导入新活力,亩均税收将实现每年90余万元。日前,天安科创城一期项目启用,共有21栋楼座,已签约项目80余个,签约入住率40%,将集聚轨道交通、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产业全链条,预计年产值达到220亿元。
“2023年,城阳将加快构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的新赛道,重点抓好92个省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争取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200家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奋战五年,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再造一个新城阳。”城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温华说。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栾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