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即墨区鳌山卫的芋头种植户邱兆锡发现,自家地里的芋头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重茬问题,成活率不断走低。他正着急时,农业专家来到他家芋头地,现场把脉问诊,指导他采取科学方法栽培——经过专家的指点和村民们的悉心培育,鳌山卫当地60多个村种了600多年的“白庙芋头”,种植面积达3000亩,年产值达8000万元。
专家田间支招,“白庙芋头”远离病害
“芋头重茬问题越来越严重了,这该怎么办啊!”2020年春天,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南邱白庙网格的村民邱兆锡瞅着自家地里的芋头心急如焚,情急之下他给街道农办打去了电话。
农办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发现,由于常年重茬种植,各种病残体中的病原菌逐年积累,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平衡,连作障碍成为阻碍白庙芋头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保护“白庙芋头”这个当地农产品的金字招牌,当地政府联合青岛农业大学进行技术攻关,深入田间地头“把脉”,开出一套科技良方。在农业专家助力下,经过三年时间,白庙芋头的重茬难产问题有了重大突破,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今年又是个丰收年!”近日,邱兆锡高兴地表示,现在芋头的存活率提高了近一倍。
培植600多年,农品年产值突破8000万
白庙芋头产地位于即墨区鳌山卫街道西侧,涉及60多个村庄,已有600多年历史。白庙芋头先后获评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青岛市优质农产品品牌等荣誉。如今,当地芋头种植面积达3000亩,年产值达8000万元。“白庙芋头”从沙窝里的“金疙瘩”长成了当地一大特色产业。
除了白庙芋头,即墨区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持续培育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集群,如“即墨地瓜”“湍湾紫蒜”“蓝村大米”“金口芹菜”“灵山丹参”等几十个在国家、省、市都叫得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种类涵盖菜、果、茶、菌、花卉、中药材等6大产业,构建起即墨区特色农产品品牌集群。
即墨办起田间学校送知识下乡
“刚开始种,好多都不懂,多亏了专家来给指导,真心欢迎你们常来俺这里给讲讲课……”3月4日,即墨区移风店镇小欧村农民吴子银握着专家的手连连感谢。吴子银之前是土豆种植大户,近年来扩展到西瓜种植,遇到了不少问题。专家经过分析研究,为其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本来一筹莫展的吴子银脸上笑容也多了起来。
记者从即墨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以来,青岛地平线农民田间学校已开展三期“高素质农民培育跟踪服务活动”,服务了30余名农民学员,真正让高素质农民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首席记者 刘卓毅 通讯员 孙静秋 曲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