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5:未来教育
学科专长明显、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强、心态积极阳光~~~
~~~
~~~驻青高校新增30个本科专业,为青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
校园中不该只有“厕所社交”

  □赵黎

  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都绘声绘色地讲述学校里的趣闻轶事:高年级某个同学偷带手机到学校被老师发现,体育馆飞进了蝙蝠老师拿着扫把驱赶,同学“早恋”被老师发现被妈妈揍了……上至学校新出台的管理办法,下至某个同学的出糗瞬间,孩子往往一边嚼着饭,一边眉飞色舞地回味开心时刻。

  我说:你一天忙于学习,不是应该上知天文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吗?上哪听来这么多小道消息?她说,厕所和茶水间啊!那是我们最快乐的去处。突然明白,怪不得她每天带一个200毫升的保温杯去学校,拒绝换大杯,原来是为了以接水为幌子,去茶水间“八卦”。

  如今在中小学,“厕所社交”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朋友说,孩子的好多朋友都是在厕所里结识的。还有朋友说,孩子每天会在口袋里藏一把糖,去厕所偷偷和小伙伴分享。因为学校不许带零食,不准在走廊驻足交谈,但厕所是监控盲区,在这里交换零食是最便捷的交友方式,可以认识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同学。

  为什么要在厕所、茶水间聊天交友?因为课间时间紧张,而学校为了孩子的安全,更倾向于把孩子“圈”在教室。这种现象,不独青岛有之,几乎是全国的“通病”。有媒体报道,现在一些小学在推行“文明休息”,即课间10分钟可以喝水、上厕所,但不能去操场,不能在走廊里停留,甚至提倡在教室里也尽量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于是孩子们只能躲进厕所聊天,即所谓的“厕所社交”。“不能让这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就此停留在了厕所里。”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李国华对中小学生“厕所社交”现象表示担忧,他认为,“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应重回人们视野。

  回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校园,课间十分钟里,孩子们或是坐在操场的双杠上闲聊,或是在篮球场的拼抢中交友,或是在高高的攀爬架上和朋友一起吹风。有人说那时学习压力不大,少有上节课拖堂、下节课提早开始的现象,但究其根本原因,恐怕是那时的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校园安全有一种松弛的心态。

  教育应当是张弛有度的,课堂上要端正坐好、注意力集中,下课了要适当放松。学生久坐不仅容易出现身体健康问题,如肥胖、近视等,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心理健康。同学之间交流心得、分享趣事,是学习之余的调味剂,这些“松弛感”是当下教育所需要的,也是必要的。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常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发文以及学校表态来看,“把课间还给孩子”已成原则性共识。

  道理都懂,为何却难执行?究其原因,在校园活动中,孩子难免磕碰,家长投诉、意外伤害赔偿、问责追究,都曾让学校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时间一久,学校怕出事,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要让学校能松弛下来,需社会多方的努力。对家长而言,当孩子在学校出现安全问题时,应保持理性,避免过度维权、过度保护。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司法部门来说,应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认真调查事情真相,厘清双方责任,坚决遏制“谁闹谁有理”的不良风气。青岛市政府统一为学校购买了校方责任险,鉴于当前涉及校园安全责任的法条散见于多部全国性法律,未成体系,且有些校园安全问题没有涉及,有专家呼吁制定专门的“校园安全法”,细化规定,保障校园安全。

  在青岛上海路小学,有一间专门给学生准备的会议室,里面装了洗手池、饮水机,准备了桌椅板凳,这里门是全天开着的,学生课间想要讨论或是闲聊,谁都可以推门而入,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畅谈。嬉戏玩闹、奔跑跳跃是孩子的天性,期待给孩子更多的宽松环境,别让“厕所社交”成为一代人“唯一”的童年回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青报聚焦
   第04版:国内
   第05版:未来教育
   第06版:艺术青岛
   第07版:城市艺术
   第08版:青报读书
“自招”考生,这些“特质”不可少
校园中不该只有“厕所社交”
高校专业设置“融入”城市产业发展
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科普动物信息的重要窗口
青岛日报未来教育05校园中不该只有“厕所社交” 2024-04-01 2 2024年04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