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本报3月31日讯 许多青岛市民或许并不知道,在过去一年的用电中,有14.33亿度电其实是自己家的垃圾经过焚烧“产生”的。随着青岛全域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正在转变为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反哺”千家万户。
远远望去,三角形铝板打造出月季花的肌理效果,包覆于整个建筑外立面,好似一朵绽放的月季花;刚进大门跃入眼帘的便是环境在线监测显示屏,焚烧厂实时监测数据接受公众监督,确保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园区形成“零排放”闭环,就连在垃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也全部进行收集并经过无害化处理后,重新投用到焚烧厂生产中……在位于城阳区小涧西生活垃圾处置园区的青岛康恒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内,如果不是满载生活垃圾的运输车辆来来往往,这里很难看出是一处垃圾焚烧厂。
干净整洁的焚烧发电园区,与原来的填埋场形成鲜明对比。记者了解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青岛市生活垃圾处理以卫生填埋为主,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异味较大。于2002年5月投入试运行的小涧西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在填埋了1400余万吨垃圾后,已于2018年底实施终场封场,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从小涧西垃圾填埋场投用开始,占美丽就在这里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她的身份也由垃圾填埋场的一线工作人员,变成了将垃圾场变身山顶花园的青岛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全程见证、参与了垃圾山的“巨变”。“小涧西填埋场通过实施综合整治生态恢复后,已经成为集环保科普教育、园区参观游览及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友好型山顶花园,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占美丽介绍说。
现在,原本需要填埋的“垃圾”,已变身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青岛市环境卫生发展中心生活垃圾管理科科长马岩介绍,全市每天大约会产生1.1万吨至1.2万吨生活垃圾,以此计算,一年大概有400万吨生活垃圾需要处置。“随着实现全域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市生活垃圾通过中转或直接运输进入焚烧发电厂成为‘发电原料’,不仅有效实现垃圾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置,还通过能量转换将垃圾转化为电能,实现资源化利用。”马岩说,去年全市7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焚烧垃圾实际产生电量达14.33亿千瓦时,再创历史新高,折合节约标准煤约17.6万吨,大致可供60万户三口之家使用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