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发展所需。
近年来,全市政法机关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办实办细办妥代表建议作为倾听民意、汇聚民智、惠及民生的重要途径,持续加强建议办理统筹协调,完善党建引领的“大政法”工作机制,集聚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青岛海事法院等17家单位工作合力,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代表建议,进一步提高办理实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贡献了政法力量。
“要把建议办理与政法工作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充分释放政法效能,把惠民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程德智表示。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政法机关共办理市、区(市)两级人大代表相关建议317件。通过办理代表建议,切实将代表的“金点子”转化为深化改革、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具体举措,涌现出一批典型经验做法。
让数据“多跑腿”,助力破解执行难题
今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将《关于加大数据共享力度,支持法院解决执行难的建议》作为重点督办建议。建议提出了强化大数据分析应用的解决方案,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了思路。
市委政法委高度重视代表建议,会同市中级法院,于今年10月启动全市蓝色风暴“网格+执行”联动协作平台。平台立足“智慧政法”,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执行工作深度融合,调用全市1.4万个网格、1.8万名网格员的力量,充分发挥网格数据库社情民意信息全面、精准的优势,建立“网格+执行”联动协作工作机制,打通司法便民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在该平台助力下,青岛两级法院共执行结案9.7万件,执行到位金额281.2亿元,占山东省执行到位总金额的近五分之一,居全省首位。
为提高执行效率,由市中级法院牵头,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局、市税务局、市综治中心等部门,联合研发了“区块链+股权查控”协作平台和“定向询价+司法协税”协作平台。“区块链+股权查控”协作平台实现了对全类型市场主体股权、股份的网络查控及线上处置,大大提高了企业股权司法处置效率,实现涉诉企业在股权处置阶段“零跑腿”。相比传统委托评估,“定向询价+司法协税”平台大大缩短了评估用时,极大降低了当事人司法负担,运行以来为各类市场主体节省评估佣金600万元,司法协税2000万元。
让心理服务进基层,助力构建和谐家园
在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部分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对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安全保障的建议》《关于实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常态化推进的建议》。
为确保建议落实,市委政法委组织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制定全市社会心理服务行业发展标准和服务规范,依托各级综治中心,建立心理服务人才信息库,组建了省内首支“1+10”社会心理志愿服务综治队伍(1支市级社会心理志愿服务专家团+10支社会心理志愿服务队),引导机构和从业人员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心防”支撑。目前,鼓励吸引全市2700余名志愿者加入服务队,面向群众广泛开展心理讲堂、个案咨询、科普宣传、团队辅导、主题工作坊等心理服务志愿活动,推动健全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机制,积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同时,开发推广全市“心理服务便民地图”微信小程序,实现全市1900余家心理咨询室、17家医疗机构心理咨询门诊一键导航,10余条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免费为市民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让心理健康知识和咨询服务触手可及。
以法治守护“蓝色家园”,护航涉外涉海企业
今年以来,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多条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资源、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围绕代表建议办理,市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作用,保护海洋资源环境;青岛海事法院立足本职、积极作为,确保代表建议落到实处。
践行职责使命,全力守护海洋公共利益。市检察院制定了《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能动履职服务保障经略海洋战略实施的意见》,提出16条具体措施,为我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提供有力检察保障。通过磋商、检察建议等形式,督促涉海部门依法履职,今年以来,共办理海洋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案件26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4份,督促相关行政机关查处涉海违法行为、修复海洋环境等共计38处。充分运用好与行政机关、科研院所等建立的协作配合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各方参与的海洋检察工作格局,引入专家学者帮助办理涉海案件21件,有力促进了海洋环境治理问题的解决。
打造标准合同“青岛样本”,护航涉外涉海企业发展。代表建议提出,大量企业在开展国际业务时缺乏标准化规则指引,规则“议价”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往往受制于外国企业格式合同条款,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为扭转这一局面,青岛海事法院启动海事司法标准供给工作,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采集国内、国际生效裁判文书和仲裁裁决,提取裁判规则,向涉外涉海企业提供法律标准,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国外企业“走进来”提供了法律指引和司法保障。
把“暖心服务”送上门,化解企业急难愁盼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经济犯罪领域案件不断增加,并且存在案件复杂,定性、追缴和追逃难度大等难点。这一问题引起多名代表关注,提出了相关建议。
为落实好代表提出的《关于公安机关进一步强化对经济犯罪案件查办工作的建议》,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建立涉企“办案绿色通道、法制宣传教育、风险研判防控”机制,坚持“平等保护、依法履职、主动服务”原则,聚焦“打击、防范、服务”三大职能,深入企业开展“问需、问策、问难”暖心服务活动,全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经侦部门共走访企业和重点项目420余家,建立警企联系点160余家,完成企业有关风险研判80余条,发现案件线索40余条,共立案640余起,挽回并避免经济损失14.5亿余元。开展涉企案件清理攻坚专项行动,实现积案快清、新案快办,目前涉企积案办结率已达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