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本报8月24日讯 为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三万余条焊缝办理“身份证”,提升质量监管智慧化水平;使用管道机器人为雨污水管道做“体检”,实现老旧小区雨污水管道“无创”疏通,单个小区可节约资金200余万元……近日,记者从崂山区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获悉,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为契机,当前,崂山区正加速推进“空天地”一体化感知体系建设,实时、智能、精准地感知城市“脉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汛期内涝积水灾害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今年以来,崂山区在易积水路段试点安装了50余处雨污水井盖液位监测仪、5处路面埋入式积水监测仪、3处感应式电子水尺和20余处监控摄像机等积水监测设备,当道路积水达到危险水位时,“城市积水监控预警系统”将自动发布内涝积水预警,并及时通知养护单位到场开展排水作业、设立警标等,实现了对崂山区20余个重点积水路段的实时积水监测预警。
崂山区城市管理局还联合海纳云打造了青岛崂山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坚持向数据要智慧,建成城市运行全息感知网络,实现环卫管理、垃圾分类、井盖管理、公厕管理等城市管理业务的一体化监管、城市部件精细化管理和事件处置可视化联动。
为守护好市民“脚下安全”,防止“井盖吃人”等安全问题发生,崂山区城市管理局试点安装了118处井盖状态监测仪,24小时自动监测井盖状态,可实时查看在线、离线、故障、报警状态。当井盖发生位移、倾斜等变化时,“智慧井盖系统”还可以自动定位问题井盖,并将报警信息自动发送给受理工单任务的维护人员。
此外,崂山区还升级打造了8座智慧公厕。“智慧公厕系统”集异味气体探测报警、公厕导航等系统于一体,可实时监测、预警公厕环境和空气质量,为市民营造干净整洁的公厕环境。
“智慧井盖”“智慧公厕”等带来的一系列便利,只是崂山区以数字赋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崂山区以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为抓手,加速推进“空天地”一体化感知体系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延伸。在青岛、在崂山,人们生活正变得越来越舒心、越来越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