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7:专题
创新实施家校社“多维协同”、教师专业发展“三个工程”、家庭教育指导“四位一体”、教育科研“一核四翼”四项机制——~~~
创新实施家校社“多维协同”、教师专业发展“三个工程”、家庭教育指导“四位一体”、教育科研“一核四翼”四项机制——
孤独症教育“晨星样板”:为星儿撑起一片蓝天
  ■2017年4月青岛市政府批准成立我国北方第一所孤独症学校——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
  ■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的学生在上集体课。
  ■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做手工。
  ■孩子们认真听老师讲课。 韩 星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自己整理书包,不需要父母全天候陪伴,可以独立入校学习、吃饭;看艺术展时,保持稳定的情绪,不大声喧哗;在学校和外界联合举办的画展上,会对同伴给予的问候有所回应……2年来,孤独症儿童睿睿(化名)的变化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而这一切得益于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多年的探索。

  面对孤独症教育“学校无专门的课程体系和教材、无专业的师资力量支持,家庭教育无科学指导,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效弱”的“三无一弱”难题,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尊重 支持”的教育理念,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创新实施体制机制,构建了家校协同推进的“S-F双元课程体系”,打造了“多维协同”的家校社共育模式,建设了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支持和参与学校教育的智慧家长,给孤独症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为孤独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晨星”样板。

  课程建设先行,为每个学生找到最近发展区

  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除了具有社交沟通障碍和兴趣狭窄、行为刻板等核心障碍外,多数还伴有多动、情绪行为问题、感觉统合失调等症状,国内现有孤独症患者保守估计1000万以上。除了少部分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外,绝大多数孤独症儿童会进入培智学校。然而,由于没有专门的孤独症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材,给孤独症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目前,国内公办孤独症教育专门学校十分稀缺。2017年4月,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成立,这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第一所公立的孤独症教育学校。

  全面育人,课程先行。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青岛晨星实验学校坚持“孤独症儿童首先是一名儿童,其次是一名有特殊障碍和特殊发展需要的儿童”的观点,确定了“尊重 支持”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儿童共性和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性,着眼于其生命发展的全程,采取多元教育策略,为其提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环境的支持与教育服务,使其在充满意义的真实学习、生活环境中,进行有意志、有情感的自我建构,丰富其人生意义,涵养其生命灵性,提升其生命质量。在“尊重 支持”的教育理念下,晨星实验学校构建实施了以学校教育为专业支撑,以家庭教育为拓展保障,学校、家庭协同推进的“S(学校)-F(家庭)双元课程体系”。

  晨星的“S-F双元课程体系”,既注重促进孤独症儿童综合素养的提升,又关注其核心障碍的改善,包含基础性、康复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四大类课程。基础性课程以发展孤独症儿童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为目标,康复性课程以提升孤独症儿童关键能力、改善核心障碍为目标,发展性课程以发展孤独症儿童特长、挖掘其潜能为主要目标,以上三类课程主要在学校实施,称为学校课程。实践性课程则主要以学校课程在实际生活环境中个性化的巩固泛化为目标,依托家庭实施,称为家庭课程。

  每个孤独症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能力不同,表现也不同,需要个性化的课程。晨星建立了与“S—F双元课程体系”相配套的“五步二环”课程实施模式。首先通过教育评估,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课程的个性化、精准化实施起好步;其次,根据教育评估结果,制定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实现课程实施“一生一案”;第三步,由学校实施教学,灵活运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教学组织形式,落实学校课程;第四步为家庭康复,家校协同落实家庭课程,使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在生活环境中得到个性化巩固泛化;第五步是课程本位评估,对教学中学生的技能发展、学习状态等进行即时评价,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有效更适宜。从第一步到第五步,构成整个学期的课程实施闭环,实现课程整体的高效、科学运营;从第三步到第五步,则构成一个教学单元的实施闭环,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内化生成和及时调整。

  晨星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办学,积极开发社会资源,与周围社区密切配合,将公园、超市、医院、公交站、地铁站都变为教学场所。每周举行一次社区融合课堂,每月举行一次研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让学生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为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提供了课程的联系通道。学校现已累计开设400余学时的社区融合课堂及研学实践活动,“多维协同”机制的实施效果显著,在晨星,所有的孤独症学生在社交沟通、生活自理、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很多学生进入了普通小学、幼儿园就读,社会融入能力显著提升,融合率达36%。

  创新实施专业化发展“三个工程”,让教师快速成长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今年,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才成为教育部新增备案专业,此前师资大多由特教、学前教育专业“跨界”而来。再加上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性,使得孤独症专业教师的培养过程更为漫长。

  学校研判教师发展实际需要,努力解决工作与学习提升的矛盾,系统规划,创新实施“启航、护航、引航”三项工程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化培养机制,全面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启航工程着重培养新入职教师,实施“岗前培训实习”“双导师传帮带”和“双证上岗”。学校组织系统的岗前培训实习,新教师入职后,学校为每人配备两名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全方位引导新教师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新入职教师不仅要持有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还要在见习期满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孤独症专业知识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孤独症专业教师上岗证”才能满足新教师“双证上岗”的要求。护航工程面向全体教师,重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开放式”“研究式”“靶向式”“实战式”“分享式”相结合的“五式一体”教师培养模式推进。引航工程聚焦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名师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为工作室开展工作提供资源条件,发挥工作室在培养骨干教师队伍、研究教育教学等方面“领头雁”效应。学校针对骨干教师实行专项培训,培养包括应用行为分析、教育评估、图片沟通、言语语言治疗、关键反应教学、家庭教育指导等不同方向的专业骨干教师。

  短短几年间,晨星已经培养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包含1名博士、11名硕士,1名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师(BCBA)、2名国际应用行为副分析师(BCaBA)、1名高级言语康复师,多名专业评估师,并形成了教育评估、教育科研、心理治疗、学科领域教学等若干专业团队。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其中,1位教师获“青岛市最美教师”,1位教师获评“青岛市教学能手”,1位教师入选“青岛名师培养工程”,2位教师获评“青岛市学科带头人”,1位教师在山东省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特等奖,20余人次获得省级、市级教育教学评选奖项或进行市级以上教学展示交流。“三个工程”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队伍的整体建设。

  “四位一体”,培养教育的合作者

  家庭是孤独症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也是最主要的环境。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健康发展。在“S-F双元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家庭教育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志愿服务队,建立完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制度和评优奖励措施,从制度协同上保障家校共育。今年,安安的妈妈被评为山东省智慧家长,她说,自从孩子来到了晨星,她也好像成为了学校的一员。她通过学校的家长大课堂学会了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如何增进亲子关系、怎样陪孩子游戏、怎样建立信心释放压力,特别是她学以致用在家庭教育中取得成效,还发展出自己的想法,跟其他家长进行分享并得到赞扬,使她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陪伴和支持孩子成长。在2022年山东省智慧家长评选活动中,青岛市共有15名家长入选,其中就有3名晨星家长。

  学校不要求学生家长陪读,但是需要家长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在家庭生活中实施实践性课程,成为学校教育的坚定支持者和专业参与者。学校创新实施含需求调研、家长培训、督导反馈、总结评价为一体的“四位一体”家庭教育指导机制。

  学校开展家长调研,全面掌握家庭教育需求,系统开发了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包括家长心理健康指导、孤独症儿童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居家干预方法等3大领域,录制家庭教育指导视频1200多个。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家庭对家庭教育进行反馈,学校、家庭各负其责,共同推进课程的实施。

  学校定期开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家长大课堂,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系统讲授课程、指导家长学习应用知识、技能,同时推送相关示范视频资源,方便家长反复练习掌握。学校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组织家长参与孩子的研学实践活动,为家长和教师提供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在具体场景中班级教师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实践指导。在小长假和寒暑假期间,学校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家庭康复指导计划,以社会实践、习惯养成、特长发展为主要内容,并制作相关资源推送给家长和学生,指导家长落实。家长还与教师一起参与学生的教育评估、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课程本位评价等,对自己的孩子全面了解,建立合理期望,以评价协同促进家校共育目标的设定。

  学校共收到家庭教育反馈视频超15000多例。根据家长反馈,学校能够动态了解家庭教育现状,进一步听取家长培训的需求,为后期家长培训做好准备,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四位一体”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四位一体”家庭教育指导机制的有效实施,使家长们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加有信心,一批家长也转变为“专业选手”,成为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晨星的学生家长满意度始终是100%。

  教育科研立校,做响孤独症教育品牌

  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之源。晨星始终坚持把教育科研作为创建品牌学校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

  自成立以来,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就确立了“科研引领教育教学”的教育发展总体思路,本着“全员参与、精准发力、重点突破”的原则,创新实施“一核四翼”教育科研机制,以“孤独症儿童高质量社会融入”为核心,以“国家-省-市-校”四级课题为引领,解决学校教育的难点与堵点问题。学校开展的省级课题研究成果家校联系手册、假期家庭教育指导计划和家庭教育指导系列指导课程等,至今在家校共育和家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批入职的九名教师,分别开展了学生个案研究,聚焦学生情绪行为处理和一些教学法的应用实践研究,不仅解决了教学探索的实际问题,而且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让教师成长为学校骨干。学校的课题始终聚焦在孤独症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这一主旋律上,进行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实施策略以及保障措施等的研究,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近年来,晨星教育科研成果丰硕,现已立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课题1项、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10项、校级课题26项。校长郑芳主持的课题《社会融入视角下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课程的建构与实践》成功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课题,这是我国级别最高、最具学术权威的一类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打破了近些年青岛市该类课题的立项荒。学校《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居家干预校本课程》获青岛市家庭教育指导精品课程,《家校联动 闭环内生 四全支持:孤独症学生教育康复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发行《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研究与实践》一书。学校的研究成果先后在省内外30多所学校推广应用。通过“一核四翼”教育科研机制的实施,学校始终保持着先发优势,引领着区域内孤独症教育不断朝着科学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

  作为“青岛市晨星教育集团”“青岛市孤独症教育联盟”核心校、山东省孤独症教育指导中心,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正在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推动我市的孤独症教育事业做响品牌,做优质量,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孤独症教育领域贡献“晨星经验”。

  专家点评

  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山东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不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各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学校申报的教育改革成果《孤独症学生教育康复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基于推动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入大背景下,立足当前孤独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紧扣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主题,聚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机制体制障碍,创新举措、大胆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晨星实验学校“S-F双元课程体系”的建构深入推进了孤独症课程教学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了“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的突破,解决了制约孤独症教育发展的瓶颈,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更体现出孤独症教育领域的新理念,真正让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从各自为政走向密切配合,实现了同向同行新格局。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认识力、课程实施力和课程设计力都得到迅速提升,有力助推了专业化、高素质、创新型、研究型特教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晨星实验学校在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了孤独症儿童核心障碍的改善与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其社会融入打通了壁垒,铺平了道路。该教育改革成果已成功辐射至国内30多所学校,为推进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质量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

  (刘春玲,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封二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青报调查
   第06版:国内
   第07版:专题
   第08版:关注
   第09版:要闻
   第10版:学习论丛
   第11版:体坛·文旅
   第12版:财智
孤独症教育“晨星样板”:为星儿撑起一片蓝天
青岛日报专题07孤独症教育“晨星样板”:为星儿撑起一片蓝天 2023-05-17 2 2023年05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