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本报9月29日讯 “经调试,设备运行一切正常,已具备投用条件。”29日上午10点,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机房内,华为交付工程师吴浩耐心地查看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再过不久,这里将正式交付给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用。
5月15日开工建设、6月20日主要算力设备进场、7月10日硬装结束、8月11日软装启动……吴浩表示,“从开工到建成,用时不到4个月,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具备国际领先的100P算力,是全球最快的训练集群。”
100P算力大概相当于5万台高性能PC的算力水平,再形象一些,如果天文学家在20万颗天体的星空图中要定位某种特征星体,在算力不足的情况下,耗时可能超过100天,如果拥有100P算力,定位星体所需时间只需100秒。拥有这么强的算力水平,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核心设备占地面积却并不大,7个标准机柜高2.25米,占地约8平方米。
根据规划,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定位为新型智能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由崂山区属国有平台——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负责运营。
“正式验收后,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计划今年10月上线运行。未来,这里将基于人工智能芯片构建的人工智能计算机集群,面向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普惠公共算力服务。”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赞科表示。
“通过建设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可打造算力、应用创新和产业链聚合平台,利用AI算力发展图像识别、语言搜索、生物制药、医疗健康、海洋生物等产业,并促进家电、汽车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继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在崂山区、青岛市形成产业集群,助力培育形成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刘赞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