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9:艺术青岛
~~~
~~~——写给致力打造艺术城市的青岛
攀缘在青岛历史的梁架之间,融合东西方的建筑艺术巨制——~~~
攀缘在青岛历史的梁架之间,融合东西方的建筑艺术巨制——
德国总督官邸旧址: 历史景深中的建筑艺术可能性
本版摄影 王 雷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晓婷

 在青岛经纬纵横的文化脉络中,德国总督官邸旧址堪称最耀眼的建筑艺术地标,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评价其“是融合东西方多种文化理念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巨制”。它是青岛历史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见证着青岛历史文化遗产的脉络与演变,也展示着青岛历史文化的价值和发展。文化的底蕴、世界的眼界,让这座融合了多元建筑风格的历史建筑注定夺目。

 时光流逝,岁月常新。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化身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的这座老建筑,已经成为青岛城市文化艺术之旅的必选打卡地。踏上一级级木质台阶,目光拂过老式的钢琴、水晶灯和窗户,艺术的力量唤醒着城市被往昔浮世变幻封存的花样年华,并在当下尽情挥洒。

 红瓦、黄墙,勾勒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这栋建筑虽是因德国人而建设,但却是靠中国人的双手建起来的。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正是建筑与自然的结合,让青岛拥有了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致。”首批国家高级导游、文旅部技术技能大师孙树伟已经数不清多少次带着海内外游客从小鱼山、信号山上俯瞰整个青岛的欧陆风情建筑群,德国总督官邸旧址总是最具特色、最为突出的那一座。

 位于龙山路26号的德国总督官邸旧址,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的最高代表。它出自德国著名建筑师拉查洛维茨之手,建筑面积四千多平方米,总高度约三十米,是德国威廉时代典型建筑样式与青年风格派手法相结合的代表作。这座官邸于1905年动工,1907年秋建成,耗费100余万马克,是当时青岛最豪华、造价最高的建筑。直到今天,其设计的精妙、装饰的豪华、造型的典雅,仍雄居我国单体建筑首列。

 走进这座历经沧桑的老建筑,一段跨越百年时光的艺术之旅,一次次在不经意间让人赞叹。建筑的主体共有四层,包括一层、二层、三层和阁楼层,含大小房间66个,其中用于居住、办公、接待、餐饮、娱乐及休闲的主要房间19个(不含一层房间)。中央大厅跨越两层楼,高敞明亮,华丽大方,功能齐备,与接待室、舞厅贯通。宴会厅兼音乐厅,设有乐池和雅座,顶部华丽的水晶灯装饰总重量达1吨多,灯架采用紫铜打造而成,体现了欧洲古典艺术与现代工业的完美结合。

 从德国总督官邸旧址开始,以“石基、红瓦、黄墙”为基调的德式建筑对青岛城市风貌影响深远。直到今天,红瓦黄墙仍是青岛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建筑形象。

 从立面到花房,细节之处体现高超建筑艺术

 “这栋最美丽的建筑的每一处新颖而精致的细部,都伴有青年风格派的设计手法。”青岛理工大学教授徐飞鹏从建筑学的视角,带我们重回这处代表着青岛人文风貌的建筑空间,带来一场艺术的再发现之旅。

 德国总督官邸旧址对于“青年风格派”的运用,在当时是最时尚的风格。从四个立面设计来分析,西立面、南立面是建筑外形设计上的重点,追求庄重威严、华贵气派。“整个建筑各个立面构图都不对称,采取均衡的设计处理手法,由此避免了官邸外形的严肃与呆板。主入口山花墙也不对称,且墙面外凸呈曲线变化。山花用粗石切成太阳图案,其下环绕铁链雕刻,山花右脚雕饰航海绳索的梅花扣,左脚雕刻一座诺曼龙头,是指欧洲北方诺曼人的海盗船头上的龙头雕刻。”在徐飞鹏看来,无穷的想象力在建筑外立面上尽情挥洒,将建筑与艺术巧妙结合。当然,其中也从侧面反映出殖民者的野心。

 在官邸室内,带山水装饰画的窗户和顶棚雕饰,细部的蔷薇雕花、走廊上平缓的四圆心券洞口等,也都体现着青年风格派的设计手法。从主出入口到东尽端的玻璃花房,建筑师还设计了一条轴,使最生动的公共空间对称了起来,它像一中间的链条,串起了两边大大小小的功能房间。

 “钢架玻璃花房是建筑的另一大亮点,反映出德国工业技术水平在当时已经走到了前列。”徐飞鹏介绍,金属和玻璃的建筑形式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而钢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了。仅此就足以说明,1905年始建的青岛德国总督官邸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价值。

 体会着青岛这座海滨城市的山海诗意,建筑师将东西方文化对话与融合精神注入建筑。建筑塔楼的屋顶与明清时期中式建筑的屋顶坡度比例完全一致,北面“女儿墙”的琉璃瓦,也是明显的“中国风”。

 文物“活”起来,成为艺术城市的绝佳载体

 当我们凝视老建筑时,也是在观摩一部鲜活而生动的世界城市史、艺术发展史。它们留存了青岛的历史文化厚度,匹配了艺术城市所追求的卓越气质,并逐渐演变为最具活力的公共文化空间。

 经历几多沧桑,1934年,官邸被正式命名为“迎宾馆”。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开始作为博物馆和旅游景点对外开放,2020年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1999年5月1日,这栋老建筑向市民游客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建筑是世界共通的艺术语言,青岛把它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满足了海内外游客的愿望。我想,打动参观者的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有建筑所承载的悠悠往事。”孙树伟回忆道。

 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2021年1月,原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和原青岛市民俗博物馆整合组建成立了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围绕这座老建筑的文博场所开放服务及相关文物保护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同年,“近代建筑+地域文化——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活化利用”实践项目,被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授予“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建梅介绍,中心先后推出线上线下的精品展览,打造文化“五进”社教品牌,推出100余项文化体验活动、6个线上精品云展览、365期研学微课堂等。下一步还将以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提升游客体验感满意度为目标,全力打造集融汇历史、品读文化、城市休闲为一体的“青岛城市窗口”。

 即将到来的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策划了丰富的展教活动,市民游客可在预约后于5月18日当天免费游览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其中,特别推出的“时间的色彩——回眸1910”主题展将利用花房空间打造互动展区,将总督楼留存的历史黑白照片重新展示,采用滚轴的方式演绎出建筑实景色彩渐变的画面,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的博物文化体验。

 “青岛是一座蜚声海内外的万国建筑博物馆,老城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张弛有度的城市格局,风格迥异却又错落有致的近现代建筑群,让青岛成为一座可以比肩任何一座世界文化遗产名城的东方都会。”正如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副理事长姜波教授半个月前在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参与活动时所言,在青岛这座中西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漫步街巷、丈量古迹,在绿树红墙中体验城市遗产的魅力,迎接我们的,将是一场无与伦比的城市文化盛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城事·专题
   第05版:国内
   第06版:时尚市南
   第07版:专版
   第08版:福彩
   第09版:艺术青岛
   第10版:文艺
   第11版:三味书屋
   第12版:随笔
听老建筑讲故事
成为时代的同路人
德国总督官邸旧址: 历史景深中的建筑艺术可能性
青岛日报艺术青岛09德国总督官邸旧址: 历史景深中的建筑艺术可能性 2022-05-16 2 2022年05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