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牙齿前突、鼻塞流涕,孩子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异样”,很有可能是大家口中的“网红病”——腺样体肥大。
炎症刺激导致腺样体肥大
4岁的阳阳总是鼻塞、流鼻涕、睡觉打呼噜,陆续吃药治疗一段时间效果并不明显,于是家长便带他来到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就医。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接诊专家为患儿检查后,诊断阳阳患的是过敏性鼻炎,同时合并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就是会导致孩子样貌改变的那种?”阳阳妈妈没想到经常在手机上刷到的“网红病”竟离自己这么近。
为什么会产生腺样体肥大?医生向家长解释:阳阳平时易感冒发热,反复炎症刺激会导致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加重了患儿打鼾症状。如不及时治疗,患儿只能被迫用口呼吸来满足供氧需要,随着时间增长,还可能使颌面骨发育改变,形成“腺样体面容”。目前,通过抗过敏和抑制腺样体等对症治疗,阳阳睡觉不再打呼噜,腺样体变小,鼻塞流涕等症状也得到改善。
患者主要是学龄前儿童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是位于鼻咽部的一团淋巴组织。腺样体可因炎症的反复刺激出现病理性增生肥大,称之为腺样体肥大。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2至6岁时增生最显著,10至12岁逐渐萎缩,成人基本消失。因此,腺样体肥大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儿童。
腺样体面容多因腺样体肥大引起,肥大的腺样体可使气道变窄,从而影响通气。患儿轻则打鼾张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引起面容改变,以及多动、学习障碍等。同时,用口呼吸时,空气没有经过鼻腔的过滤作用,就被直接吸入肺部,可能会导致口腔疾病和呼吸道疾病。
对此,耳鼻喉科专家提醒,鼻咽炎及鼻窦炎的长期刺激、呼吸道传染病、过敏性体质、慢性扁桃体炎、外界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引起腺样体肥大。家长在平时照护孩子时,要细心观察。如孩子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持续鼻塞流涕、牙齿前突、牙列不齐、唇厚、睡眠不宁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
腺样体肥大未必要做手术
腺样体肥大不一定是病理性的,很有可能是生理性肥大,并不是所有的腺样体肥大,都必须手术治疗。
1、观察为主:如果孩子没有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及憋气情况,没有反复发作的慢性鼻窦炎,没有听力下降等情况,则可静待自愈。
2、保守治疗:如孩子鼻塞流涕、睡眠打鼾等症状不严重,不憋气,可在专业医师评估下,采用药物治疗。3岁至5岁的孩子因其处在生理性肥大期,本身腺样体承担着部分免疫功能,在没有经过系统规范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可首选保守治疗。
3、手术治疗:这些情况需考虑手术治疗:引起睡眠呼吸暂停,引起慢性鼻塞、习惯性张口呼吸;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腺样体肥大导致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哮喘等疾病反复发作;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生长发育不良或颌面部发育异常。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通讯员 毕乙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