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8:青岛面孔
~~~即墨71岁剪纸艺人江志友创作长卷《清明上河图》捐赠给即墨区博物馆
耗时一年多“剪”出 14米《清明上河图》
即墨71岁剪纸艺人江志友创作长卷《清明上河图》捐赠给即墨区博物馆
江志友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捐赠给即墨区博物馆。

  日前,即墨区龙山街道西程戈庄村71岁剪纸艺人江志友,向即墨区博物馆捐赠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这幅长达14米的剪纸长卷上,商铺、城楼、桥梁、船只线条细密明朗,人物生动传神,江志友以精湛的刀工令参观者赞叹不已。近日,早报记者走进江志友的家中,听老人讲述了他与剪纸的“不解之缘”。

  6岁开始接触剪纸

  在江志友家中,剪纸是屋里最美的装饰品,房间的床头及墙壁上都贴满了他的剪纸作品。江志友告诉记者,6岁那年,经常在奶奶家的土炕上翻跟头,奶奶为了让他不要调皮,经常剪一些小鸡、小鸭子、老鼠上灯台等图案的剪纸来哄他。看着奶奶用手里的剪刀剪出各种惟妙惟肖的剪纸图案,年幼的江志友感觉很神奇。这也是他最初接触剪纸,奶奶就是他的启蒙老师。

  上世纪60年代,13岁的江志友看着奶奶留下的剪纸图案,开始学着剪窗花。他回忆道,那个年代,农村每家房顶的顶棚都会糊一张“五蝠捧寿”的剪纸,他白天去生产队干活,晚上就整夜趴在炕边剪纸,剪好后装裱好拿到集市上卖掉贴补家用。对那时的江志友来说,剪纸是一种爱好,更是一个可以养家糊口的特长。从那时开始,他从未间断过剪纸。

  创新融入刻刀技法

  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剪纸艺术一直有着独特的魅力。靠着一张宣纸、一把剪刀,一颗坐得住的心,江志友的剪纸技艺日益纯熟。近年来,为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江志友不断创新剪纸技艺,融入刻刀技法,让他的作品更具立体性和艺术性。扎根乡土文化,取材生活日常,江志友用一把刻刀,以剪纸的形式重新诠释了多幅名作。

  “剪纸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刀尖上的艺术’,在做好传统剪纸技艺的同时,我喜欢在剪纸技法、绘图立意上创新,让剪纸的内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江志友说,他花了大半辈子时间只做这一件事,凭着灵巧的双手和一颗热爱的心,不断刻画着乡风民俗、人间百态,把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剪纸传递给千家万户。

  每天伏案至少4小时

  记者看到,江志友的家中虽布设简单,却犹如艺术殿堂,房间的床头和墙壁上到处都贴满了他构图新颖、技艺传神的剪纸作品。十二生肖、天赐洪福、名人肖像、仕女迎春,都在他的剪刀下变得惟妙惟肖。50多年来,江志友创作了红楼梦、京剧脸谱等多幅名作,作品被即墨区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收录。

  江志友的剪纸作品,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题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剪纸艺术的题材比较简单,一般以生肖和福字为主,进入新世纪后,他的作品开始变得多元化,从单一的窗花,发展到人物故事,再到长幅作品,连生肖也创新出了组合闹春图。

  剪纸不容易,每个作品都倾注了很多心血。在江志友家里,珍藏着几本厚厚的剪纸作品,一幅幅剪纸栩栩如生,让人眼前一亮。江志友告诉记者,剪纸的过程很讲究,有丝毫偏差就可能导致作品作废。他剪起纸来经常忘记吃饭,每天伏案至少4小时,反复操作实练,每年要用去近千张红纸。“因为从小喜欢剪纸,所以没事就琢磨这事儿,一天不剪心里就像是少了点什么。”半个多世纪以来,江志友创作的剪纸作品超过万幅。

  捐赠《清明上河图》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总想着创作一幅作品反映盛世。所以就有了创作《清明上河图》的想法。”从2021年开始,江志友仔细研究了《清明上河图》,用纯熟的剪纸技法、精深的刀功,前后历经一年多时间,终于完成了这幅作品。他表示,把这幅力作捐献给即墨区博物馆,也是为了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非遗文化。

  “从小喜欢剪纸文化,创作《清明上河图》也是我多年的梦想。”谈到缘何能完成《清明上河图》如此富有挑战性的创作,江志友告诉记者,在开始创作之前,江志友从多种渠道搜集《清明上河图》的相关材料,潜心研究,做足功课。由于长期伏在土炕上创作,江志友的两个胳膊肘已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人物名片

  江志友

  年龄:71岁

  身份:剪纸艺人

  在剪纸技法、绘图立意上创新,让剪纸的内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你有故事,请联系我们

  早报热线:82888000

  对话

  记者:几十年的剪纸经历有什么体会?

  江志友:我只是作为一个爱好,想把剪纸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很多人说我光剪纸也没有经济收入值得吗?看着这些荣誉证书,我认为荣誉无价,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记者: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想法?

  江志友:我从没想过放弃,感觉剪纸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里。现在会剪纸的人很多,但是能剪出优秀作品的并不多。希望未来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把剪纸传承下去。如果有爱好剪纸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免费指导。

  我每个周都会到龙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非遗工作室”,义务为村里公益辅导班的孩子上剪纸课。剪纸是与老百姓生活非常贴近的一门艺术,未来我要继续深入一线、扎根生活,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家有喜事 为爱官宣
   第A03版:今日看点
   第A04版:一线探访
   第A05版:发布
   第A06版:城市更新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第A07版:大爱青岛
   第A08版:青岛面孔
   第A09版:深读
   第A10版:身边事
   第A11版:都市圈
   第A12版:健康
   第A13版:医声
   第A14版:常青树
   第A15版:风采
   第A16版:天下
耗时一年多“剪”出 14米《清明上河图》
青岛早报青岛面孔A08耗时一年多“剪”出 14米《清明上河图》 2023-08-22 2 2023年08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