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是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8月30日记者了解到,即墨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将闲置空间巧妙构思建设,打造成功能多样的口袋公园,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今年,即墨区将在通济街等地建设9处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成街头“打卡地”
生机盎然的绿色景观、设计精巧的空间布局、功能齐全的各类设施,让口袋公园成为市民节假日和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最佳选项。走进位于店子山二路通济街路口的安居口袋公园,崭新的廊架为附近的居民撑起了一片绿荫。“自从家门口这个小公园建成以后,我们都相约在这里看孩子,环境优美还安全。”安居一小区居民王女士说。
记者从即墨区住建局了解到,安居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重点突出了适老化的特点,根据安全、无障碍等原则,建设了带靠背的休憩坐凳、防滑的路面铺装、坡道处的防护栏杆等暖心设施,进一步满足了周边老年人的活动需求,一开园就迅速成为周边老年人新的“打卡地”。
三年再建成30个口袋公园
据了解,今年即墨区计划建设9处口袋公园,目前,6处已经建成并陆续对市民开放,其余3处将于年底前完工。
即墨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便民和实用的原则,即墨区将群众需求和历史风貌、人文特色相结合,因地制宜推行了公园+运动健身、公园+音乐文化、公园+科普教育、公园+停车场等模式,让口袋公园成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同时,为更好地统筹口袋公园建设,从2022年起,即墨利用3年时间实施城区绿化提升行动,再建成近30个口袋公园,让城区绿地率达到41%,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5平方米,实现城区处处见公园、处处有美景,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共享共建共管守护公园
口袋公园不仅仅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管得好。在强化专业化管养的同时,即墨区积极探索社会化管理模式,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管理体系。即墨区聘请热心市民就近担任公园绿地“管家”,负责园容园貌、设施器材等监督看护。同时组建城区绿地“啄木鸟小分队”,围绕市民反映强烈的短板问题,为文明城市建设“找虫”“挑刺”,“啄出”问题、开出良方。
建立常态管护机制,对口袋公园实行编号管理,建立详细的管护台账,探索研发公园绿地管理App。即墨区通过线下“管家”+线上互动的模式,推动公园绿地管护由政府为主向社会多方参与转变,打造“共享共建共管”新格局。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刘卓毅 通讯员 梁之磊 庞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