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高原的风吹得荒凉。几十斤重的画架堪堪在风中托稳了油画布,王希元专注于写生眼前风景。“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创造,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情怀,这样作品才会有灵魂。”高原的油画写生如此艰难,王希元却在这里找到了他所追寻的粗犷气息,“民族灵魂的气息。”
这是他从家乡青岛出发,辗转大江南北,最终在青藏高原觅得的“天人合一”。王希元把所见用所思写生进油画,20多年来的创作显示出他在技法和感悟方面的发展痕迹,精选部分作品后,他在纺织谷魔境艺术空间做了一场“王希元·油画 水彩作品展”。空间一层是“魔镜机车”展示的酷飒机车,二层斑驳感的展墙宛如地图,“镶嵌”了王希元从大海到高原的创作。“骑着机车去感受自然,这种劲儿就有了。”
王希元的父亲王笃正是中国现代著名油画家,青岛油画教育先行者。“父亲注重写生与创作的艺术方向问题。”王希元也打小就按照父亲的要求“多写生”,并实践着父亲对写生的诠释:写生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创作。要从事物表象看到本质,从中感悟内在的精神,在艺术中表达出来,这是真正意义的写生。“写生不是描摹自然,而是创造自然。”
这种思想激励着王希元在全国各地创作,用不同技法表现不同风景。多年来,他在大江南北的行走中,感悟人和自然的关系,思索怎么用艺术方式来表达,“对画家来说,‘表达’不只是技巧,关键是上升到思想和哲学的高度。”受道家文化影响,王希元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而“玄而又玄”的妙处在于,每个人都能有不同感悟,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王希元把东方文化精神融入油画创作中,使得画面具有了空灵感,也把超然脱俗的绘画意境在作品中更好地表达出来。“与自然对话,悟出意义。”
画展中,两幅关于古格王朝的油画明显区别于王希元其他的作品。“那一天正好是教师节。”王希元回忆面对曾经辉煌却又一夜消失只留断壁残垣的古格遗址,突然有了灵感,他放下画笔,用父亲独创的手指技法来画眼前的风景,“手的温度气息在画布中渗出来。这种以手代笔的技巧,完全用情绪的表达,效果很好。”五只手指就是五枝画笔,手掌就是刮刀,画出的画作朦胧而有意境,“既有东方文化气质,也有国际语言的效果。”王希元说,下一步要继续父亲的研究,重点探索这种油画思路,不断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艺术要有自己的特征和风貌。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寻找的。”
无论走到哪里,王希元每年都要把大量时间留给青岛,写生自己的故乡。“青岛人都热爱着青岛本土文化。”2015年前后,他听闻老城要改造,于是背着画架在四方路、平度路、海泊路、平原路等老街老巷行走,用画笔记录老风貌。完成的五六十幅作品,表达市井文化、烟火气、人情味,“更能触动我们的灵魂。”王希元认为这样的画作不但有艺术价值,还有文献价值。“等着我们的后人来看,哦,老街原来是这样的样貌。”这是画家对城市的贡献和担当。
本次画展,王希元也选择了表达青岛老街面貌、奥帆时尚的作品展示,这些作品极具青岛的城市温度。“一部分作品代表一个时代。用绘画表达出来,随时可以让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