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国际孔子文化节等为载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岛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滨城市,文创产品设计应以文化传承为根基,通过现代科技和创新设计手段,将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性转化,使其不仅服务于本地经济和文化传播,还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示青岛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青岛文化产业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文化传承与创新背景下青岛文创产品设计发展现状
2022年以来,青岛积极制定并实施多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发布《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海洋经济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强调要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通过数字文化产业园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进程,促进文创产品设计创新与发展;通过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将传统文化融入市场需求中,既增强了文创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打开方式;通过注重文旅融合发展,结合地方在工艺品和手工艺品制造方面的深厚传统和丰富经验,开发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可以说,近年来,通过数字化转型、文化遗产活化、文旅融合和产业集聚等多方面措施,青岛市文创产品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应当看到,当前青岛虽然在文创产品设计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创新提升。比如,对于深层次文化价值的挖掘和表达仍显不足,缺乏深入人心的文化教育与引导;部分企业在创新设计理念和原创性内容上缺乏足够的创新驱动力和原创精神。此外,青岛文创产品设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步伐也相对较慢,加速文创产品的数字化转型,将艺术与科技充分融合应是未来青岛文创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青岛的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高端创意设计人才和跨界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方面有待加强。如何更好地彰显地域特色、传承本土优秀文化精髓、体现城市精神内核、讲好当代青岛故事,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创设计品牌,是青岛未来文创产品设计发展的重要课题。
青岛文创产品设计发展策略
第一,完善文创产品设计体系,塑造海洋文化品牌。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文创产品的设计体系和品牌建设至关重要。青岛海洋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应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积极致力于产品设计创新与文化品牌培育。文创产品作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要在精神内涵上有所追求;另一方面,在产品外观设计与功能应用上,也要体现高雅的审美艺术。首先,青岛文创产品需要通过制定设计原则和指导方针等,确定产品设计在美学、功能、用户界面、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标准要求,使本土文化以文创产品为载体,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展现更高的美学价值,从多个维度打造兼具本土文化内涵和国际竞争力的青岛海洋特色文化品牌。例如,结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挖青岛丰富的海洋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不同海洋文化元素到文创产品中,强化产品的文化内涵、海洋精神和市场吸引力。其次,通过教育、媒体和文化交流等活动,推动沿海海洋渔业领域“非遗+文创”“博物馆+文创”“乡村振兴+文创”“文化活动+文创”的大力发展,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接纳青岛海洋文化。最后,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推动海洋文化与旅游、教育、艺术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创建一个多元而活跃的文化生态系统,支持海洋文创产品设计创新发展,打造更具影响力的青岛海洋文化品牌。
第二,融合多元海洋元素,推动文化“两创”发展。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青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文创产品,不仅可创造经济价值,而且还能对文化角色深度审视和功能重塑,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与活力。一直以来,青岛的传统非遗工艺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潜力,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形态已经成为支撑青岛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宝贵资产。接下来,要进一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推动传统非遗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目前,青岛非遗手工艺品类涵盖了贝雕、核雕、剪纸、崂山面塑、泥塑、田横砚、莱西木偶等项目。以青岛贝雕工艺为例,当前市场上主流的文创产品大多局限于摆件、装饰画等形式,这些产品未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对实用性与精神文化层面的多元化需求。鉴于此,产品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原材料纹样、材质等深入分析与探索,尝试将其与新型环保材料相结合,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设计。特别是在现代家居设计、首饰设计等领域,设计师可以巧妙融入海洋生物及微生物元素图案,从而创造出既符合当代审美趋势,又兼具实用功能的文创精品。同时,文创产品的设计可以引入数字化元素,通过消费者参与等方式,增强产品的互动性和审美体验。例如,消费者通过数字化平台,观赏并参与到文创产品的制作中,同时可以在手机端轻松实现文创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深度体味海洋文创产品的文化意蕴。此外,可以将3D打印技术融入文创产品草图设计全程,既能激发传统非遗工艺新活力,又能显著提升制作效率与工艺精度,为传统文化传承增添现代科技动力。
第三,加速数字化转型,深化文化叙事与创意设计的融合。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文创产品设计发展与城市故事传播的关键引擎。青岛文创产品设计应借助现代科技,通过数字赋能,强化文化传承的叙事性,实现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设计师可以利用数字绘画、三维建模和3D渲染技术,精确构建文创产品的框架结构,实现立体化展示呈现;还可以通过设计数字IP形象,增强文创产品的故事性和情感连接,让消费者通过产品体验故事,产生对品牌和文化内容的共鸣。同时,加大AR和VR技术的应用,提升文创产品的互动性和体验感,使消费者能够在虚拟现实中深度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打造海洋数字博物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互动式展览,展示青岛的海洋生物、地质结构、历史遗迹、海洋科学与生态保护等相关内容;开发数字出版物和电子绘本,将青岛故事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适应不同年龄段用户的学习需求,更好地进行教育传播和文化传承。
第四,强化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推动产业智库发展。人才是推动文创产品设计发展的核心力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摇篮,在文创产品设计行业的创新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青岛高校可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提升科研能力,培育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增强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的有效转化,加速文创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应用。另一方面,加强政府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设立人才培养基地,提升设计类高端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此外,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设计人才,特别关注跨学科设计领域的创新人才,以此推动青岛文创产品设计在国际化道路与创新层面的蓬勃发展。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研讨会和展览等,加强设计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设计师实战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设立文创产品设计产业智库,为文创产业长远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在给政府提供高水平咨询服务的同时,还可以为文创设计企业提供技术和市场分析,帮助他们提升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本文系2022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岛文化创意产业插画艺术专业化发展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 批准号:QDSKL220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