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实习生 刘子鸣
日前,“阅过山丘——孙其光拓墨山水作品展”在古早文化城二楼展厅开幕。孙其光用水墨神韵、流畅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熠熠生辉的山水画卷。细节处,可见孙其光融入作品中的深厚情感、细腻观察,令人叹为观止。
孙其光年少便与绘画结缘,仍记得在青岛四方小学读五年级时,他和另一个同学在学校走廊上举办过所谓的画展,“画展”上每人展出两三幅画,孙其光当时展示的是山水画。“那时,我和其他班的同学一同钻进青岛18中校园最后面大楼的画室里,跟着赵老师学习素描,成为艺术的启蒙与缘起。”孙其光说道。
20世纪60年代末,原计划叩开艺术学府大门的孙其光未能如愿,遂进入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就读。在校园里,孙其光和他的同学们相互切磋、相互影响,即使不上课也坚持作画。后在宋守宏老师的熏陶影响下,孙其光逐渐喜爱上了水彩画。“宋先生曾带我和其他同学一起,去上海、杭州、南京、绍兴等地写生,一路下来收获颇丰。”直到临毕业前夕,孙其光仍恋恋不舍地在青岛八大关、中山公园、海边坚持写生。
毕业分配工作时,有工厂和文化馆两个选择摆在孙其光面前,孙其光毅然选择了文化馆,一干就是18年。几平方米的小房间里,一张床、一个折叠桌,一位20岁的青年学生,在异地他乡里,开启了新的生活。刚开始工作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孙其光没有机会画水彩画,更多的时候是做一些事务性工作的绘画。再到后来,孙其光涌入青年摄影潮流中无法自拔,多次与绘画失之交臂。
从事群众文化工作40年,直到退休后,孙其光发现了母亲当年仔细收藏的他年少时创作的水彩画,才重拾画笔,重燃绘画热情。他先是用传统水彩练手,后来绘画手感越来越好,便开始大胆创新。从景象写实一步一步延伸到抽象意彩,从传统水墨到创新墨拓,不断实验中,孙其光愈发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其艺术水平也愈发升华递进。
可以说,孙其光的水墨意彩,从一开始就“不传统”。“我是搞摄影的,也是学画的。用摄影的眼睛和绘画的眼睛看待同一事物是不同的。”几十年的摄影积淀,给孙其光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灵感,注重艺术性和细节化的摄影习惯延续在他的画作里,“一旦我爆发了创作欲望,这些滋养就展现出来了。”
“我想通过自己的绘画启迪大家,随心所欲地画,异想天开地画。”作为资深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孙其光近年来不断开办画展,尝试用自己的创作,向大众普及绘画。他用丝瓜瓤、松柏叶等做工具拓色,用树叶勾画,用世间可感可用之自然风物绘画,就是想传递“普通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作画”这一理念。
“现代的艺术创作者,不仅仅要对传统的东西改良、继承,更应该去学着颠覆。”在孙其光看来,绘画是没有边界的,“绘画过程中会让你不断发现新的东西,让你体会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这是现代绘画者应该具有的境界。”纵观孙其光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作画的创作过程,画作的表达方式,皆为艺术。
“我曾在过往的岁月丢失过,也曾不知疲倦地追随过,就这样,越过了无数的山丘,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回到了绘画初心的约定。”回顾这些年来的艺术之路,孙其光于兜兜转转中,又回归了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