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见习记者 窦衍凤
本报5月27日讯 27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青岛市农机跨区作业已正式启动,各区市正在陆续开展作业活动。今年,全市共发放跨区作业证1200个,预计参加“三夏”小麦机收的联合收割机可达2000台,作业面积200余万亩,作业收入1.2亿元以上。
“现在在外收麦子,等转一圈,刚好回来收自己家的麦子。”青岛坤涵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徐磊的话,通俗地阐释了跨区作业给“麦客”带来的获得感。
为了让“麦客”跨区作业更安心,胶州市农业农村局设立绿色通道,主动协调做好跨区作业机具的检修和零配件供应等系列服务。按照“路线有选择,不挤一条道;时间有先后,不聚一地域;队伍有领头,不单兵作战;目标有秩序,不盲目乱闯;回撤的机具有保障,不滥机荒机”的基本原则,绘制跨区作业路线,明确跨区作业重点区域,在跨区作业中科学调度、有效引导,保证了机具有序流动,提升了机手作业效益。目前,胶州市已组织70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分批开展农机跨区作业,预计作业面积超过6万亩,农机手平均纯收入5万元以上。
农机跨区作业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手段。青岛市自20世纪末起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三夏”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截至2023年年底,在用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647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4780台、大型拖拉机(100马力以上)11020台,每年参加跨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2000台左右、玉米联合收获机1000台左右、大型拖拉机2000台左右,跨区作业范围涉及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河北、内蒙古等8个省(自治区)和山东省内百余个县(市、区),“三夏”“三秋”跨区作业面积均在200万亩以上,每季作业收入超过1亿元,有效推进“三夏”“三秋”农业生产进度,保证了小麦、玉米适时收获和播种,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