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青岛“AI+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应用对接会上,来自华为集团、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青岛国实研究院的专家分别推介了“盘古”海洋大模型、“AI-GOMS”大模型、“羲和”海洋预报大模型、“问海”预报大模型,展示了各自在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和应用案例,凸显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潜力和广阔前景。
比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联合开发的“羲和”海洋预报大模型具有性能高、速度快、时效长、架构新的特点,该模型在海水温度剖面、盐度剖面、海表流场、海平面高度等评测要素上,比当前世界主流的业务预报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在单块GPU卡上平均仅需3.6秒即可完成1到10天的全球海洋环境逐日预报,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快1000倍以上。模型可生成长达60天的海流预测结果,且准确率优于世界先进的海洋环境业务预报系统PSY4的10天预报结果。
如此丰富多元的海洋大模型进行集中发布和推介,在全国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尚属首次,将促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与相关领域的耦合融合、聚变嬗变和迭代升级,推动海洋领域实现深层次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