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9:艺术青岛
~~~杨志军《雪山大地》研讨会青岛举行
文学大时代如何当一个“普通读者”
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
直到海水变蓝

  □米荆玉

  我采访的第一个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是作家张炜。他提出了一个观点:读一本书,转述给另一个人,如果能完整展现这本书的魅力,就是通俗小说;如果不能,则是严肃文学。他附赠了一个例子:比如你把《射雕英雄传》讲给别人听。

  文学大概就是在转述时丢失的东西。

  相对于明星采访,作家其实是更亲和的对象,你甚至可以问“我应该问你什么问题”。作家特别能理解“你没看过我的书”这件事,特别宽容。明星们大概不能理解“我其实没看过你的电影”。作家放在时代语境里预先原谅了读者,这个时代是视频时代、短视频时代,因而,一旦你读懂了,作家也不是特别开心:往往你的懂是懵懂,是误读。

  读懂一个作家其实很难。比如,张炜的小说作品超过两千万字,这种绝望感是数量上的;也有是审美上的绝望,比如本届茅奖获奖小说《本巴》,故事里三个小孩活在幻想里,未出生的孩子当汗王,吃奶的孩子当将军,一个念头就可以杀敌,一壶奶茶就能让人瞬间老去……我本想读完本届5部获奖小说,刘亮程的《本巴》击退了这种妄想。

  其实,刘亮程也有特别明晰的细节,我忘不了他写的一个牧民游戏“托包克”。两个人彼此给对方一块羊骨头,无论什么时候对手玩家突然出现,如果你不能交出这块羊骨头,你就输给对方一只羊;能交出骨头,对方赔你一只羊。这个游戏最长可以约定玩60年。有位老兄40年输了50多只肥羊,对手会在他洗澡时从河里冒出来、割芦苇时从苇子里冒出来,更倒霉的是,有人不小心收了六块羊骨头,对手玩家却不见了,一辈子提心吊胆。

  采访杨志军像是一场漫长的“托包克”,他的小说时而写隧道,时而写农民工,从藏獒到交响乐无所不包,作为读者和采访者往往被他逼在墙角,拿不出阅读的凭据来。他吃素,内向,交流起来又特别耿直。1977年,年轻记者杨志军被司机落在高原上,在藏族老奶奶的帐篷里借住了一个月,学会了骑马、打酥油、团牛粪。今年10月,获奖后的杨志军重返玉树州,跟着牧民们再次团牛粪、晒牛粪。评论家注意到《雪山大地》里大量的内心独白,后来发觉,这种丰富的表述方式是藏民的语言习惯。作家浸透在雪山大地里,小说从语言到内核都是自然流淌。

  青岛是一个出作品的地方,迟子建在海大校园里写完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第二稿,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杨志军在浮山脚下写出了《雪山大地》,获得了第十一届茅奖。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开头,“青岛大学前英语教师余准”登场,拉开了这部技巧华丽的小说大幕。阅读可能是现代人唯一能独立完成的苦役,作为文学的原产地居民,我们有机会在古今中外的书写里畅游,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余华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国内
   第05版:专版
   第06版:未来教育
   第07版:未来教育
   第08版:专版
   第09版:艺术青岛
   第10版:艺术青岛
   第11版:青报读书周刊
   第12版:专版
读茅奖作品,认识“第三位作家”
直到海水变蓝
青岛日报艺术青岛09直到海水变蓝 2023-11-06 2 2023年11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