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共享,既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之需,也是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应有之义。2022年3月,根据城阳区委组织部、城阳区农业农村局工作部署,城阳街道党建统领城乡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启动,聚焦产业振兴、城市更新、便民服务等领域难点、堵点,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共享理念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总结提炼“1543”城乡公共资源发展新模式,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
突出一个引领,红色党建凝聚发展合力
城阳街道坚持把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贯穿于党建统领城乡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全过程,坚持顶格推进、比学赶超、督查问效,夯实行动组织架构,锻造过硬作风队伍,全力以赴确保行动目标精准,措施有效。
坚持顶格推进,狠抓责任落实。在街道层面,将共享行动列为街道党工委扩大会议议题内容,研究吕家庄夜市、小寨子社区物业管理等相关专项议题7个。在社区层面,明确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持续推动公共资源共享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坚持比学赶超,狠抓选优训强。先后举办3轮“进位争先、事争一流”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推动党员干部砥砺实干精神、练就过硬本领。通过“比武竞赛”,各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居民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广泛参与到城乡公共资源共享行动中去,重塑社会风气,形成行动合力。
坚持督查问效,狠抓建章立制。制定目标管理考核机制,进一步夯实领导、部门、社区的目标和责任,将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推进与日常工作考核相结合、与年度考核和个人奖惩相挂钩,制定考核管理办法,细化考核指标,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重点四步走,靶向攻坚破解瓶颈难题
立足街道实际情况,认真梳理集体经营性固定资产、未开发利用土地、经济合同账目、城乡公共区域环境等5大重点,聚焦聚力排查摸底、清理回收、盘活利用、建章立制等4个重要环节,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全力以赴破解制约社区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难题。
第一步,清家底,亮底线,全面做好排查摸底工作。充分利用近年来清产核资、亮家底工作成果,全面厘清所有资产资源底数,实行台账管理、挂图作战。
第二步,清问题,补短板,全面做好清收治理工作。建立问题台账,逐一分析问题所反映的管理薄弱环节,实行销号管理,必要时用好执纪执法力量,启动法律程序确保社区集体资产安全。
第三步,重创新,利发展。全面盘活利用资产资源,因地制宜推进城乡资源盘活利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社区充分利用现有资产资源,引进优质项目,腾笼换鸟,盘活低效土地或资产,实现城乡资源效益最大化。
第四步,理流程,建机制。全面建章立制,通过分析摸排出的相关问题,找准目前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补缺政策,建立健全城乡资源管理工作框架,规范盘活利用流程和利益分配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被侵占、违规使用。
聚焦三类成效,树旗立标激活内生动力
聚焦集体经济发展、城市品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提高,城阳街道坚持结果导向,科学制定实施举措。据统计,自行动开展以来,街道共清理问题合同10份,涉及金额14万元,清收欠收租赁费等欠款270万元,盘活利用新增项目28个,更新制度、内控10余个,全力以赴巩固和扩大共享行动成效。
加速产业振兴,社区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各社区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定制化招引项目、调整产业方向等措施,不断破解公共资源“闲置”“碎片化”“低效化”等问题,积极探索培育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拓宽社区集体增收渠道。其中,大北曲西社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青岛)总部基地项目,通过拆除老旧厂房腾出发展用地,锚定检验检测产业方向,引进国家级产业项目,每年预计可为社区增加集体收入700余万元。新城创新创业产业园项目,通过对老旧厂房的盘活利用,升级改造,建设新兴产业孵化器,全部实现后每年可增加社区集体收入1500余万元。
加快城市更新,城市建管品质进一步提升。在开展公共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街道将资源清理同人居环境整治、城市更新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对清理出来的公共空间合理利用,极大改善了城市面貌。其中宁城路绿化提升项目,街道通过美化设计原有闲置空地,铺设草皮及多种花草植物,不断美化布局,让“人在花中游,人与自然共和谐”的美好设想变成现实。彩虹桥市民运动公园项目,街道结合周边居民运动休闲需求,将此地块合理设计成市民运动场所,不但美化了环境,解决了桥底脏乱差城市顽疾,同时方便了居民,真正实现了公共资源共建共享。
优化便民服务,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不断畅通干群利益协调和共享机制,打通了资源转型升级的痛点,广大群众积极发声,一条条便民措施在广大群众的参与下很快落地,一项项便民项目在群众的呼声中生根开花,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成果惠及更多居民。如董村社区通过合理整合小区内土地资源,腾出土地1000平方米,投资70万元,建立新能源充电桩,满足小区内居民新能源设施充电需求。小寨子社区依托老村委文化氛围,整合周边闲置土地,建设民俗展览传承中心及民俗馆,打造传统文化传承与学习基地,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李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