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6:今日看点
走失8年容颜已改~~~市救助服务中心昨上演感人一幕:一对母子久别重逢
走失8年容颜已改
一声小名助她寻亲成功
市救助服务中心昨上演感人一幕:一对母子久别重逢
走失多年的孙慧兰(右)与儿子、丈夫相见。
何常运(中)及家人与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合影。

  “妈,您还认识我吧,您这8年怎么都不回家?”10月12日,在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一对母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儿子是来自莱阳的由先生,而妈妈孙慧兰(化名)是在8年前走失的,这次见面是母子8年来的第一次见面。在孙慧兰母子相见的同时,走失11年的何常运(化名)也是这么多年第一次和姐姐见面。而他们的见面都是得益于最新的人脸比对技术,来自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基于人脸比对和DNA比对等高科技技术,今年以来该中心已经成功为15位流浪人员找到了家人。

  走失多年寻亲无果

  现场,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小丛工作室负责人丛淑丽告诉记者,孙慧兰和何常运分别是黄岛区民政部门和平度市救助站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的,后护送他们到市救助服务中心。“何常运是2014年被发现送来的,孙慧兰则是2016年被救助的。”丛淑丽告诉记者,其中孙慧兰是在平度农机市场门口发现的,“当时她精神恍惚,说不出准确地址,疑似精神障碍,没办法帮她找到家。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为她和何常运办理了落户手续,都安置到市社会福利院。”

  虽然他们已被安置到了市社会福利院,但寻亲工作却从来没间断。“我们按照工作规程,为孙慧兰和何常运采集血样、拍摄照片,纳入公安部门DNA数据库,建立人像信息库。”丛淑丽说。市救助服务中心所做的这一切,为两位流浪人员与家人团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错过家庭重要时刻

  就在市救助服务中心努力寻找孙慧兰和何常运家人的时候,他们的家人也在努力寻找他们。孙慧兰的丈夫由先生告诉记者,孙慧兰年轻时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这已经是她第三次从家中走失。前两次走失,一次去了北京,一次去了河南,所幸当时都及时发现,通过公安机关联系到他们及时找回。“她当时能干活,闲着的时候也经常自己出去遛弯儿,有时候还会自己去赶集。”由先生告诉记者,2015年农历十一月,正是农闲的时候,她应该是自己出去遛弯儿,然后找不到回家的路,就这样走丢了。

  发现人不见了之后,两家人都选择了报警。“印了很多寻人启事,到处去发,甚至还去电视台发布寻人启事。”孙慧兰的儿子告诉记者,家人几乎找遍了山东各地也没找到。而离家多年,无论是孙慧兰还是何常运,都错过了很多家庭的重要时刻。这期间,何常运的父亲去世,而孙慧兰也错过了小儿子的婚礼——8年前,孙慧兰离家时,小儿子才24岁,当时尚未结婚,如今早已成家,女儿也已3岁。当工作人员告诉孙慧兰她小儿子已经结婚的时候,她却一直摆手说:“我儿子还是个小孩子,还没结婚。”

  高科技助力照亮回家路

  “最早的时候如果流浪人员没办法提供住址信息,那寻亲真的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丛淑丽告诉记者,很多流浪人员都有智力障碍,无法提供准确的家庭信息。当时想要帮他们寻亲,只能通过聊天,从只言片语中找线索,甚至他们的口音都会成为寻亲的重要线索。后来有了DNA,只要流浪人员的亲属采集过DNA信息,并上传到寻亲数据库,寻亲的成功率就能大大提高。“前几年出现的人脸比对技术,让寻亲的效率更是大大提高。”丛淑丽介绍,近几年市救助服务中心为没有找到亲人的流浪人员都采集了面部信息,并上传到寻亲系统。

  “公安部门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这次为两位流浪人员寻亲成功,就是来自石家庄的杨杭林警官帮助比对成功的。”丛淑丽告诉记者,虽然大数据技术已经成熟,但真正通过人脸比对来寻亲,并不是件简单的工作。“很多流浪人员大多离家多年,样貌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而且因为智力残疾,样貌采集时也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导致人脸比对往往不会像想象的那样顺利。”丛淑丽说。在人脸比对过程中,系统会自动比对户籍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给出相似度高的多组数据。这个时候还要进行人工比对,然后再让家属辨认。此次寻亲就有这样一个小插曲,杨杭林警官发现孙慧兰的身份信息线索后,立即联系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该中心把孙慧兰的近照传给她儿子辨认。最开始她儿子认为不太像,直到通过视频连线,孙慧兰的丈夫辨识出了她的声音,同时,孙慧兰的弟弟在视频中看到姐姐叫出自己的小名,这才最终寻亲成功。

  家人走失你可以这样做

  在与家人重逢之前,孙慧兰表现得特别高兴,提前洗了脚,并告诉工作人员下午就要回家了。在与儿子相见之后,两人握在一起的手一直没有分开。“为流浪人员寻亲这份工作非常辛苦,但看到他们与亲人重逢也特别有成就感。”丛淑丽告诉记者。小丛工作室利用“五维立体寻亲法”,发挥专业化寻亲力量,联合公安部门、公益组织,运用人脸识别、DNA比对、大数据推送等技术手段,持续开展为流浪人员寻亲工作。

  “今年以来,已经帮助15名流浪人员找到了亲人。”丛淑丽说,有了DNA和人脸比对技术,寻亲效率和成功率越来越高。如果市民家中有亲人走失该如何应对呢?丛淑丽建议,首先家属应去派出所报案,并且主动提出要采集血样录入DNA数据库,“最好是采集多名家属的血样,这样比对成功率会更高一些。”另外,家属还可以与当地救助机构联系,查询走失的亲属有没有在全国的救助机构出现过。

  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当您在路上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时,可以告知或护送他们到市救助服务中心寻求帮助,行动不便人员您可以拨打110,也可以联系辖区民政部门。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24小时救助热线:0532-84851591。

  / 新闻链接 /

  科技背后

  是爱心守望

  大数据成为帮流浪走失人员寻亲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技术的背后同样也有爱心的守护。除了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努力之外,此次为两位流浪人员寻亲成功,多亏了杨杭林警官的帮助。记者了解到,杨杭林是河北省石家庄赵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的一名民警,“我最早是从2010年开始帮助走失人员寻亲。”杨杭林介绍,十几年来,他通过人脸比对的技术手段,帮助近千人找到了家。

  人脸比对的工作在杨杭林看来是件辛苦活,更是件技术活。他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将全国救助寻亲网上的2.4万多名流浪走失人员照片全部下载了下来,然后利用人脸识别技术与公安网上的户籍照片进行逐个比对。“如果系统比对能达到99%以上相似度,基本上就是比对成功,我就会把线索移交给救助部门。但很多时候相似度只有90%多,就像这次孙慧兰的照片,就会需要人工比对,这就要凭借经验,仔细比对面部信息。这个时候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脸型、五官的形状,甚至一条皱纹都可能成为重要信息。”杨杭林说。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划重点
   第A03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第A04版:大爱青岛
   第A05版:青岛面孔
   第A06版:今日看点
   第A07版:加快城市更新建设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第A08版:发布
   第A09版:教育
   第A10版:一线探访
   第A11版:都市圈
   第A12版:荣军敬老
   第A13版:财富汇
   第A14版:理财
   第A15版:星光岛
   第A16版:文艺汇
一声小名助她寻亲成功
青岛早报今日看点A06一声小名助她寻亲成功 2023-10-13 2 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