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9:作文课
记红楼梦事 映悲欢离合

  青岛第十七中学 高二14班 张睿祺 指导教师 陈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红楼梦》整体呈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还是仕途的,都走向没落,在爱好大团圆结局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展现了贾府的兴衰和人性的复杂,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弊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的故事是虚构的,情感却是真实流露的;人物是虚构的,但所写社会状况是真实的。它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过程,还十分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

  在《红楼梦》一书中,有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如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的“滴翠亭嫁祸”一事,称得上是宝钗的一个黑点,这使得反感薛宝钗的“厌薛派”在此对宝钗心生不满。正值四月花神节,大观园众姊妹齐聚一堂,独不见黛玉,薛宝钗自告奋勇去潇湘馆叫黛玉。在路上,薛宝钗撞见了丫环小红、坠儿两人偷说秘事。但凡明眼人,都知道小红、坠儿这番对谈的意义。在封建时代,男女之防是大忌,小红、贾芸两人郎有情、妾有意,于是借坠儿当“红娘”,为两人传递消息。小红也是个聪明人,她想到了这一层,担心有人在窗外偷听到她们的谈话,提出将屋内的槅子推开,这样外面来人她们也看得见。但她没想到的是,宝钗正好就在窗外,而且把她俩的对话听了个全。宝钗反向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哪里了?”这样不就将偷听之事嫁祸于林黛玉了吗?

  诚然,宝钗的这种应激反应,确实不妥。有人认为宝钗这样做是在栽赃嫁祸林黛玉,但若宝钗心意如此,就不会说她看见黛玉在那里蹲着弄水,而是说,看见黛玉附耳向着屋内,不知在做什么。所以宝钗没有要嫁祸黛玉的意思。此外,宝钗此行的首要任务就是去找林黛玉,脱口而出看到黛玉在那里也是下意识的反应,合情合理。黛玉不在场,小红和坠儿也不能确定黛玉是否真听到了两人的对话,这样,使两人既不能对黛玉听到了对话下定论,宝钗也得以摆脱被怀疑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小红和坠儿只是对黛玉持怀疑的态度,因此也会使两人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万一黛玉没听到呢。而最后,她们看到林黛玉貌似并没有宣扬她们俩的秘事,小红、坠儿面对这个现象,只可能存在两种心理:第一,长舒一口气,庆幸林黛玉什么都没听到;第二,感谢林黛玉,居然能替自己保密。所以,宝钗提到黛玉,并不是深思熟虑后的暗黑举动,而是她面对紧急情况的自然反应。况且,任何人置身薛宝钗当时的处境,恐怕都不能比她处理得更好了。

  谁对谁错,孰是孰非,皆凭读者自己评判。若简单以宝钗行为不妥来评判,亦称得上有理。但若是仅仅因为不喜薛宝钗,便故意阴谋化她的心理,拿不出实实在在的证据,则不免有些“多度解读”了。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红楼梦》是一部悲剧,结束了这红楼梦事,但世间悲欢离合仍在继续。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终在书末的诗中结束,也将在现实生活中续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民生新闻
   第A03版:关注
   第A04版:活力海洋之都 精彩宜人之城
   第A05版:盘点巴黎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
   第A09版:作文课
   第A10版:倾听与商量
   第A11版:新企点
   第A12版:新企点
记红楼梦事 映悲欢离合
钟表
提水
青春
青岛晚报官方微信
青岛的雨
抖音扫码关注青岛晚报抖音号
青岛晚报作文课A09记红楼梦事 映悲欢离合 2024-08-06 2 2024年08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