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财政局发布《关于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通知》。从2022年12月起,提高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由小学每生每年900元、初中每生每年1100元,统一提高至小学每生每年1300元、初中每生每年1700元。至此,青岛市生均经费标准成为全省最高。
这项保障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青岛全省第一
从进入幼儿园,读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毕业,有一笔钱一直支持着学生的学习生涯。教学楼的维护翻修、手里拿到的教材练习本、实验室里的仪器设备、项目式学习用到的教具,还有老师的培训,都是这笔钱在默默地发挥作用。这笔钱叫生均经费。它是当年用于教育支出总和中扣除人员经费支出之后的部分除以当年在校平均学生人数得出的平均支出数。
可以说,生均经费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养分,更是反映教育发展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
青岛现有的生均经费标准是在2015年施行的。近年来,这一保障标准支撑青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从数额上看,青岛落在了计划单列市最后一名,在山东省也落在威海、日照之后。
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地方财政就得优先投入。生均经费调整之后,以青岛六十五中为例,学校2000多名学生,每年每人多600元经费,就是多出120万元。“我们可以用这笔经费,给学生设计并开展更加多样的素质拓展类课程,让学生开拓眼界,提升能力。”校长田科转发了这条消息,并配了数个加油干的表情,以示激动。
财政投入激活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行动
今年8月,青岛出台《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到2024年,全市要新建改扩建普通中小学、幼儿园220所,新增学位16万个,要培育推出一批家门口好学校、优质教育集团和教育强镇。学前教育普惠优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这样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行动计划中“健全基础教育经费持续增长机制”成为计划能否成功落地的关键一环。
“研究调整义务教育、幼儿园和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健全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市级加强对区(市)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公办园和优质园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等项目支持,各区(市)要根据财政事权、支出责任要求和各学段招生人数,落实财政教育投入增长要求。”如今生均经费的调整让教育人看到青岛的保障力度和决心,让学生和家长看到三年后稳稳的幸福。
“我们将丰富课程体系,比如开展更多‘十个一’课程项目,让孩子在乐学力行的平台上展示自我。”青岛上海路小学校长闫燕说。青岛第四实验初级中学是新建校,地处浮山后生源密集区域,学校承载着初中学校强校提质的使命。校长蔺彦表示,这笔经费将为教师培训带来更多可能。“具有先进的思想、正确的理念和敬业精神的教师是主体,他们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赋能学生的全面成长。”
除了基础建设和教师工资,生均经费几乎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等,确保着学校的正常运转。在这些支出里,教师素质提升是重要的项目。按照要求,学校要拿出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作为教师的培训费。
为让资金精准起效,通知要求各区(市)教育、财政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明确工作职责,足额安排落实政策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确保当地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不低于市定标准,同时要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 记者 赵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