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5:要闻·专题
胶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于冬泉做客民生在线,回应网友关心的热点问题~~~
~~~创青岛单次启用泊位最多纪录,每年新增运力1200万吨
~~~胶州市盲人按摩师徐嘉庆获此殊荣
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李新正30余年开展科普讲座500余场~~~
市南区推出“海誓山盟”婚旅品牌~~~
反诈进行时系列报道三~~~
纳税缴费方式“全渠道” 缴税退税“全业务” 应用场景“全覆盖”~~~上线两个多月共办理缴纳税费超500笔,金额超5亿元;纳税缴费覆盖6类应用场景,经办银行涵盖8家试点商业银行
~~~
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李新正30余年开展科普讲座500余场
“科学家”做科普:有理有趣更“有料”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实习生  张雨诺

  最近,中国科学院推出暑期线上系列科普课程“科学公开课”,其中一个名为《海洋与生物》的视频刷新了观看人数纪录。这个视频的主讲人正是我国海洋科普领域资深专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新正。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海洋生物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获得者,李新正始终追求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在紧张的科研工作之余,李新正从事海洋科普工作已有30余年。科普的脚步走过全国二三十个省份,讲座数量突破500场。“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我的心愿就是不断通过多样的科普方式,让更多人认识海洋、关注海洋、经略海洋。”李新正说。

  “科研+科普”,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1996年,海洋所成立海洋生物分类室,同步建立海洋生物标本馆。作为亚洲收藏量最大的海洋生物标本馆,该馆经常对外展示,展示过程中,讲解的任务就落在了首任分类室主任兼标本馆馆长李新正身上。

  李新正长期从事海洋生物多样性等研究工作,他的讲解既专业严谨又娓娓道来。1997年,李新正设计完成的第一个科普教程《奇妙的海洋生物》与中小学生见面,开启了“课程+互动”的科普模式。

  在后续的工作中,李新正有意识地收集受众科普需求,在科研工作中重点关注相关内容、汇总素材等,并将其应用到科普课程当中,让科研和科普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海参我们经常见到,但谁见过会游泳的海参?”李新正经常抛出这类问题让大家讨论。随后,他通过视频展示紫色海参在深海中游泳的“曼妙身姿”,让人耳目一新。“海参游泳”就是李新正乘“蛟龙”号下潜开展科研工作过程中见到的“奇观”。

  2013年7月3日,“蛟龙”号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第六次下潜,李新正随深潜器潜入南海海底水深3700米处的海山环境开展科考工作。雪莲一样美的海绵、海怪似的大型软体生物、会游泳的海参……这次下潜中,李新正发现了十几种深海生物,大部分在文献中都没有见过。

  而这些见闻,都被李新正以视频、图片等方式记录了下来,并融入到科普讲座中,“乘蛟龙探深宫”科普主题应运而生。李新正以乘坐“蛟龙”号下海为故事主线,穿插讲解了蛟龙号的原理、能力、如何建造、地位等知识,同时涉及到“奋斗者”号等大国重器和我国大洋、深海考察科学成就的介绍。

  2018年,李新正参与了“探索一号”综合考察船出海考察西沙群岛海域深海环境的科研任务,乘坐“深海勇士”号深潜器下潜冷泉环境。至此,他成为我国首位乘坐过两艘已服役载人深潜器的科技工作者。

  现在,李新正的科普课程体系已有十余个主题,覆盖海洋生物、大国重器等多个领域。把科考“硬”实力通过趣味“软”方法讲述出来,李新正不但带领青少年学习了海洋知识、初步认识了海洋,还在他们心底种下了经略海洋的种子。

  “技巧+热情”,科普工作的“好翻译官”

  科学知识是“高大上”的,科普工作是“接地气”的,两者之间,需要科普讲解人做“翻译官”。

  “我给大家讲个有意思的事儿。”这句话是李新正常用的开场白,他擅长从身边的故事讲起:“前几年,山东半岛某海域发生了‘金潮’危机,金色的藻类附着在海带养殖架上疯长,对海带养殖业造成损失,冲击了海域生态。藻类灾害没法用药,只能人工清理,但清理的速度赶不上藻类生长的速度。怎么办?”

  李新正一边讲,一边观察着台下的反应,见大家都聚精会神,他继续讲:“后来,有人发现这种藻可以吃,消息传出后,大家都去海里采来吃,这一下子还有点供不应求了。”台下发出笑声,李新正趁机切入正题——“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他介绍,并不是所有疯长的海藻都可以被利用,也不建议没有经过食品检验贸然食用,大部分海洋藻类或者动物快速大量繁殖都会造成海洋灾害。随后,李新正又延伸讲解了海洋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以及其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调动起大家保护海洋的意识。

  科普的对象范围广泛、群体复杂,为此,李新正专门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并以此指导开展科普讲座。“对幼儿园的小朋友,科普过程要以对话式的提问为主;小学生注意力最多持续集中十五分钟,所以隔十分钟就要互动一次,保证他们不走神;面向中学生以上的受众,可以渗透海洋科学的理论性知识。”这些秘诀,早已刻在李新正脑海中。

  李新正积极开展线上科普,仅通过青岛海洋科普联盟平台的一个线上活动,就累计吸引33万多人次在线学习。此外,他还主持编写了7本科普读物,发表了很多科普文章,让海洋科普知识的传播进一步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无论是面对十几个人还是2000人,无论是讲半小时还是两个小时,只要有人需要、只要我还能讲,我都会义不容辞地把海洋科普工作干下去,为传播海洋知识尽自己的力量。”李新正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青岛日报聚焦
   第05版:要闻·专题
   第06版:公司观察
   第07版:文旅
   第08版:楼市
建立红绿灯预警督办机制解决群众诉求
董家口港区四个泊位同时通过对外启用验收
青岛1人获评齐鲁最美退役军人
“科学家”做科普:有理有趣更“有料”
百场婚恋活动即将落地青岛
农行青岛分行:15分钟的坚持挽回老人15万元养老钱
青岛数字人民币为纳税退税添便利
今日海浪水文预报:
青岛日报要闻·专题05“科学家”做科普:有理有趣更“有料” 2023-08-23 2 2023年08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