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6:理论周刊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薛风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总结回顾青岛发展实践,借鉴先进城市创新经验,系统探索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推进路径,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青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稳步发展的青岛实践

  一直以来,青岛家用电器、轨道交通、橡胶化工等产业的持续发展得益于科技创新驱动。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引进高潮,许多城市上马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电项目,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成千上万家。1985年,海尔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技术后,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实现电冰箱技术国产化,并将产品扩展至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等,目前正进军智能家电、工业互联网、生物医疗设备等领域,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多次蝉联国内第一。1984年,海信引进日本松下彩色电视技术,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引进高端人才,开发了机顶盒、变频空调、4K芯片等,挺进智慧交通、数字医疗等领域,目前已成为国内智慧交通领域的龙头企业,自主开发的智慧交通系统也走出国门。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海尔、海信与时俱进,发展前景日益广阔。青岛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完整创新体系既能够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又能够克服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是高科技产业永葆创新活力、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以创新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经验借鉴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路径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2021年施普林格发布的科研城市自然指数,在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中,北京位居第一,上海位居第三,已经超过波士顿都市圈、旧金山湾区。在2022年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位居第二,上海—苏州位居第六。在港珠澳大湾区,香港、深圳、东莞等城市依托自身优势,既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又相互配合、协同合作,共同打造港珠澳大湾区的高科技产业链。其中香港专心科学实验,深圳聚焦技术研发,东莞负责产品制造,面向全国销售,通过抱团发展,实现技术经济深度融合。在长江三角洲,虽然上海张江与苏州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但是,通过不同的发展定位,张江依托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聚焦生物医药的科技孵化、中试试验、技术加速;苏州发挥产业链完整、配套齐全优势,专心于生物医药制造,共同打造高科技产业上下游,协同互动,共赢共生。

  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青岛路径

  第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支撑现代化产业发展。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新兴产业都需要创新驱动,都离不开科技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既要着眼于构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又要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围绕十大新兴产业,青岛需要进一步搭建创新平台,构建产业创新体系。一要构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体系。依托集成电路产业园龙头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动员清华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研究所等在青岛设立分支研究机构,持续积累集成电路技术创新能力。二要组建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体系。引进江汉大学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等研发机构,依托京东方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攻克激光全息显示、HUD车载显示等关键技术。三要提升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中心与歌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攻克虚拟现实领域产品开发、原材料、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四要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体系。依托“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面向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应用场景,依托算力中心,自主开发行业算法。  

  第二,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一要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山东大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依靠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山东半岛内科研机构,以及中石油、中海油、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海尔、海信等科技型企业,建设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二要打造胶东半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统筹胶东五市科技资源,促进协同互动,合作共生,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探索青岛科学研究、烟台技术研发、潍坊生产组装、产品全国销售的合作模式,实现胶东半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生产制造一体化。三要强化优势产业技术优势,继续巩固七条优势产业领先优势,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依托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以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研究院为主体,“产业园区+孵化器”为支撑,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条,重点攻克牵引供电、列车网络控制等关键技术。

  第三,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球海洋科创中心。一要聚焦海洋基础前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问题,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鼓励驻青科研机构,依托海洋科研优势,围绕海洋气候变化、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生物安全等全球问题,与全球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支持科研机构主动链接全球科创资源,鼓励外资企业在青岛设立技术中心。二要开展面向阿拉伯国家的科技合作,互派科研人员交流学习,组建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科学研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阿拉伯国家务实合作的“八大共同行动”精神,在农业技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绿色低碳、信息通信、空间信息等领域开展合作,建议推动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农科院与阿拉伯国家组建农业联合实验室,设立农业合作示范项目。推动青岛大学医学院与阿拉伯国家共建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组建疫苗创新与研发合作联盟,实施中医药合作项目,加强医疗技术合作交流。依托青岛产业优势,向阿拉伯国家转移先进技术。三要打造上合国际创新平台。上合示范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中心依托中国-白俄罗斯海洋新型光电技术创新转化中心、中国-乌克兰海洋声学国际技术创新转化中心、中国-德国新材料技术创新转化中心、中国-俄罗斯海洋与极地环境监测技术创新转化中心,推进海洋监测装备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等合作研究,扩大上海合作组织海洋发展国际“朋友圈”。推动科研机构与白俄罗斯科研院建立联合科研中心、联合实验室,推动高端人才合作,引进激光、机床等先进金属加工技术,共同开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加大与俄罗斯科技交流深度,提高能源、工业、农业等领域技术合作水平。推进与中亚五国技术交流,共享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和先进技术,推动驻青科研院所与中亚五国开展矿产勘探、油气开采开发、水利电力开发、农业领域合作。

  第四,营造国际化创新氛围,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一要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大力宣传李四光、钱学森等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事迹,弘扬钱三强、邓稼先等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两弹一星”精神,涵养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二要鼓励科研人员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敢于质疑,大胆探讨,不惧失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导青年科研工作者“十年磨一剑”,坐稳“冷板凳”,力戒急于求成、焦虑浮躁。三要扩大国际双向交流。支持驻青高校招收国外留学生,通过科技论坛、成果交流会、合作研究、联合调查等方式,广泛开展国际科技交流。推动大学到国外设立科研机构,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医技术、科技成果传播到国外。支持国内科研工作者走出国门,学习先进科技知识,开拓研究视野。四要设立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外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支持企业招聘国外优秀职员,参与企业创新活动,推动高科技企业国际化。为国外科技人员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解决家庭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申报项目等难题,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创新生态。

  (作者单位:青岛市委党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青岛日报聚焦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关注·专题
   第06版:理论周刊
   第07版:工赋青岛
   第08版:公告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直奔问题去
“三位一体”打造清廉校园
加快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 助推青岛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岛日报理论周刊06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2023-04-15 2 2023年04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