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雪婷 牛经仪 徐雪
表演创作课作为高等院校艺术类表演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表演创作意识和创作方法的主要课程。本课程的创新主要围绕如何在戏剧表演课程中引入电影“蒙太奇”创作思维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拓展学生的思考与实践能力。
表演创作课程引入“蒙太奇”思维的价值
第一,探索戏剧和影视表演的双向结合。戏剧自产生以来,以其同观众面对面实时表现的特点,成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并在发展过程中融汇多种艺术手段,丰富了其表现力。电影诞生之初与戏剧密不可分,随着技术和观念的进步,电影逐渐从戏剧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蒙太奇的出现一直被视为活动影像的专利,但随着对蒙太奇认识的深化,人们逐渐发现它的“基因”也可被植入到戏剧、美术和音乐等众多艺术形式中去。因此,把握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两种形式的特点,相互借鉴融合,可突破镜框式舞台的禁锢,开放时空,构建流动时空的写意性舞台艺术,充分发挥戏剧的表现优势。
第二,打破舞台的局限性,增加戏剧表演的感染力。蒙太奇表现手法的使用打破了戏剧舞台单一、连续的时空特性,拓展了戏剧表现的丰富性以及表演的感染力。表演创作课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对学生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电视剧《父母爱情》为例,课程通过对影片片段进行戏剧化改编,力图探索运用多样化的蒙太奇手法完成戏剧时空的自由灵活转换。从剧情结构、舞台“声、光、电”效果的融合以及观众心理来剖析片断中蒙太奇手法得以实现的条件,并通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情绪蒙太奇、声画蒙太奇对作品的处理,使学生在实际创作中理解并掌握蒙太奇思维及表现手法在戏剧领域中的创新运用,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直观印象,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抽象知识点。
第三,拓宽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需求。表演专业是实践类专业,培养的是在戏剧、影视方向有独立创作能力的应用性专业人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当前,小剧场话剧兴起、自媒体迅猛发展,各大电影节、戏剧节、文化节均开设了向艺术大学征集作品的通道,这就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创作技巧的同时,还要增加创作实践,丰富演出经验,结合新媒体时代戏剧、影视表演发展思路,适应各种类型和流派作品中的角色塑造,创作出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戏剧作品。
表演创作课程中引入“蒙太奇”思维的应用与创新
一是教学目标融合创新。表演创作课的教学应从传统的以表演技巧训练为主要目标,逐渐向注重表演创作思维能力培养过渡,教学目标应体现出多元化和层次性,即以知识目标作为起点,情感与思政目标作为升华,最终使能力目标提高。通过对选定的影视作品片段改编以及戏剧化创作,将影视作品片段中运用的蒙太奇表现手法融入表演创作中,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课程的授课地点从表演教室走向小剧场实践,综合运用片例分析法、启发式提问法、比较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理论讲解结合排练等教学方法,从作品的剧作构思开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最后以汇报演出的方式接受观众的检阅,从而增加学生的舞台经验和创作经验。
二是优化教学内容设置。首先,拓展课程思政内容。通过影视改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表演艺术的基本社会功能。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对作品加工和创作的同时,能更好地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艺术的方式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其次,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内容主要是梳理影视和戏剧两种表演形式的共性和特性,阐述“舞台蒙太奇”的定义、表现方式与实践意义。如通过对《父母爱情》电视剧本进行分析细读,讨论改编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具体的实践方法;第二部分则是进驻小剧场做现场排练指导,最后合成作品,完成实践环节。
三是创新特色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充分利用舞台“声、光、电”技术,结合蒙太奇表现手法来丰富戏剧的表现形式。表演创作课授课的知识体系应该将影视与舞台技术的革新与发展紧密结合。剧场演出效果与教室汇报效果有巨大的差别,光与色的结合是舞台灯光设计在创造艺术效果中的重要运用手段,通过对灯光的色彩与明暗来调整舞台画面的色调,创造出一种协同的美感,对观众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力与感染力,推动整个舞台效果的实现,协助片段主题的表达。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角色塑造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表演创作课应改变以往的“分角色”模式,也不限于原有的剧本素材,而是成立创作小组,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占有主动权。这样的模式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会在课下大量“拉片”,分组创作剧本,相互竞演角色,搜集资料完成间接的角色体验工作,从而形成了一种自主创作的模式。教师根据学生选的剧本进行修改和梳理,带领大家一起做剧本分析,最后进行细致排练。使教师摆脱“布置任务、宣布要求”的传统刻板角色,以学生创作构想与实践为主导,教师成为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达成创作目的的“助攻”角色。再次,丰富学生创作思维和教学成果的展示与评价。例如,将本次尝试创新课的16名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别设置导演、服装、化妆、道具负责人,在剧本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导演做作品构思、角色分析和人物小传,让学生从建组开始就以创作者的身份形成创作思维。在排练阶段,教师参与小组排练并即时沟通,通过作品相互观摩建立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评价方式,最后汇报演出并以观众反馈的形式建立多元立体化评价体系,对学生创作能力、角色塑造能力、演出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表演创作课程中引入“蒙太奇”思维的成果与推广
第一,在课程中引入“蒙太奇”思维,加深了学生对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的理解,通过课程的讲授与训练,使学生对影视剧“生活化”的表演和戏剧“形式感”的塑造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有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把握表演的分寸。影视片段改编的阶段就是让学生深刻认识两种表演形式共性和特性的创作过程,通过对比电视剧和戏剧表达情节、塑造人物、氛围渲染、节奏控制的技巧,从而能快速适应在剧组和舞台上的角色塑造。
第二,丰富学生的舞台表演经验。表演创作课是表演专业教学体系中舞台实践的开端,是接下来独幕剧和毕业大戏汇演的基础。青岛电影学院表演系近年来创作的独幕剧和毕业大戏剧目近50部,分别在青岛保利大剧院、青岛市人民会堂、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等举办过汇报演出,既增强了学生舞台表演经验,建立了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又丰富了岛城人民的文化生活,演出受到一致好评。
第三,开阔学生艺术思维、提高艺术素养。通过对影视片段的分组创作,学生建立了对艺术作品审美的整体把握能力,从而选择出既有文学魅力又蕴含深刻主题的作品。这个过程为学生在表演中创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有力支撑,提高了学生塑造角色性格的技能,深化了其文化素质与艺术修养。这样的教学尝试可以提高学生进入艺术状态的起点,对塑造有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非常有帮助。
在戏剧观念不断更新的当下,在表演创作课程中引入蒙太奇思维,是利用影视与戏剧的双向结合进行表演创作形式上的创新,既可以开拓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艺术素养,又能实现教学成果和演出经验的积累和巩固,从而达到培养表演行业内应用性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作者单位:青岛电影学院 本文为“2022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 批准号:QDSKL2201355)